image
20181215李書良/新聞分析

陸緩徵美國進口車關稅 科技戰 中美駁火恐更猛烈

image
2018前3季中國進口車來源占比

 在大陸履行「習川會」對美方的承諾,暫停對自美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後,未來有兩個方向值得關注,一、美方將以此為題,將汽車關稅的矛頭轉向全球汽車製造與出口重地:歐盟;二、以大豆、汽車為「頭期款」的中美貿易戰火暫歇後,美對中戰略將直指核心:強壓「中國製造2025」中,中國發展主導地位的野心。

 近期美國動員紐澳、加拿大、日本、歐洲盟友圍堵中國通訊大廠華為有成,甚至從供應鏈上警告台灣,美方有意藉此打亂中國在5G領域的進程,中美科技戰況遠比關稅戰凶狠,可見端倪。

 先談中暫停對美進口汽車加徵關稅一事。中國為全球最大車市,是各國業者兵家必爭之地,2017年美國汽車出口到中國28萬輛,在中國進口汽車總量占比約23%,與德、日鼎足而立。但中國7月1日將外國汽車關稅由25%降至15%,7月6日貿易戰開始,中國對美汽車加徵25%關稅,反讓通用、福特等美國製汽車的進口關稅再升至40%。

 兩國貿易爭端波及全球經濟及資本市場,直至12月1日「習川會」後,兩國元首就化解貿易問題達成共識,暫時休兵。11日市場即傳出中方將把美國汽車關稅由40%降至15%,帶動當日美國汽車股上揚。

 川普昨(14)日再對汽車關稅表示,15%的關稅仍是太高,但中方藉由降低汽車關稅、重新採購美國大豆等動作釋出善意,已可望為中美纏鬥數月的貿易戰降溫。川普也可藉機騰出手,將矛頭對準同樣難纏的歐盟,逼使其在汽車關稅上做出讓步。

 不過,若論G2交手大局,在未來暫時停火的90天當中,最值得關注的已非加碼採購及關稅報復,而是已被列入重大國策的「中國製造2025」,可以說,在相關的先進科技領域發展上,正是中美未來的主戰場。

 近日不斷有消息傳出,中方有意提出新方案取代「中國製造2025」,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公開表示,美方不反對中國發展先進科技,但反對採取竊取機密、強制技術轉移的作為。且不可忽視的是,在「中國製造2025」有重責大任的華為,如今上了主要國家的重點圍堵榜單,且華為案後續如何?至今看來仍是一場惡戰。

 華為在5G領域的技術專利與持有的國外合作備忘錄數量,已讓美歐競爭對手愛利信、諾基亞、思科等有如芒刺在背,成為美方目標明確的打擊目標,接下來中美的科技戰,勢比關稅戰更加熾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