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212黃惠聆/台北報導

2018投信新基金 規模增4成

image
2018年境內新基金募集類型及規模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34家投信在2018年募集了109檔基金、合計新台幣2,959億元,募集檔數創新高。到去年底時,新基金規模非但沒有流失,反而淨增加4成。

 碁石智庫負責人陳如鈊指出,2018年投信募集了109檔基金,換算平均每周有兩檔新基金在募集,頻率續創新高,且2018年所募集的新基金到年底時規模不但沒流失,反而增加至4,111億元,這也是近年相當罕見的情況。

 在投信募集的109檔新基金中,最能成功吸金的是「跨國ETF」,2018年共募了36檔,成立時的規模是634億元,到了2018年年底時已擴大至2,073億元,成長了227%;跨國型債券基金也募集30檔,共募了1,239億元,雖然至去年年底時,因配息或因其他原因使基金規模雖少了4%,但基金規模還是可以維持近1,200億元的水準。

 分析2018年新基金可以留住資金的原因,陳如鈊說,第一是各投信都以符合最低成立規模先報成立,之後再慢慢募集,使得基金成立時規模相對較低;第二是投信掌握到投資人喜好,各投信新基金募集不論是檔數及規模,都以黏著性高的海外債券ETF及目標到期債基金為兩大主軸,海外債ETF主要銷售對象是以壽險公司自有資金為主,至於目標到期債基金因有配息且若提前贖回有罰則,投資人申購之後,非必要時較不能提前贖回或轉換,使得新基金規模可以持續增。

 回顧投信募集新基金的情況,在2017年之前,投信每年不停地募集新基金,只為了維持基金規模不下降,而且新基金在閉鎖期一過,不少新基金規模就縮水30%以上,甚至還曾經在2017年出現過有一檔新基金在募集當年度就因規模大幅流失,最後在當年度因規模太少而被清算。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是一檔外資投信新基金閉鎖期一打開,該基金資金立即被贖回了9成,據指出,這件事還傳到國外,讓該該集團總部高層震怒,因為這種情況在國際資產管理界絕無僅有的異象。

 投信業界預期新基金流失情況大幅改善,投信業者表示,除了各基金業者愈來愈知道投資人需求,金管會先前發布各通路銷售基金將以基金規模(AUM)計算銷售獎勵金,該獎勵金制度將會使投信基金規模趨於穩定,未來新基金規模應可不用再受到通路業者為爭取更多佣金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