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220文/吳筱雯

紅鏈進逼 台組裝廠有危機?

 蘋果在2015年開賣第一代Apple Watch,比起賈伯斯在世時所主導的蘋果產品,如iPhone、iPod,功能與訴求族群多很明確,由庫克主導的第一代Apple Watch產品其實定位相較之下很「媚俗」,也就是其他便宜的智慧手環能做得到的功能,Apple Watch都有,但第一代產品既不能獨立於手機使用、只能戴著洗澡卻不能戴著游泳,除了貴之外沒有其他的特色可言。

 雖然產品定位有待改進,可是不影響生產Apple Watch所需的精細與複雜程度,生產它的產線非常長,代表所需的生產工作站非常多。以螺絲釘為例,它們極為細小,加上螺絲釘嵌入的角度或力道略有不對,成品便很容易就報銷,超越目前機器手臂能力範圍所及,這也代表,連「鎖螺絲」這種看似重複性高而且簡單的事,都只能藉由人手來完成,Apple Watch是名副其實的勞力密集產業。

 即使廣達因為與當年的智慧手錶領導品牌Pebble長年合作,而雀屏中選做手錶代工,不過,Apple Watch還是讓廣達吃足苦頭,因為生產良率實在太低,工廠必須用更多的人力來彌補產出量,當時廣達常熟廠因為招工不足,最後蘋果只好請託老戰友鴻海出作業員、出工廠,才勉強度過量產的難關,而廣達也因為Apple Watch賣的量不夠多而賠錢。且經濟規模不夠大、產品定位不佳的問題,直到Apple Watch第四代以實際行動走向健康監測、並能獨立於手機運作,終於正式解決累積多年的問題。

 由此看來,連廣達這種在系統組裝已經有30年的經驗的「老司機」,做Apple Watch也差點暈車翻船,顯見它的進入門檻有多高。但大陸的立訊卻仍堅持披掛上陣,可以看出立訊的決心有多強,尤其包括立訊在內的眾多陸系電子業者,近幾年紛紛從零組件跨入系統組裝代工,「紅色供應鏈」在系統組裝的能力是否已逐漸進逼台灣業者?可能是台灣業者必須開始正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