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318劉朱松/台中報導

益張董事長陳新約 五化策略衝營運

產品客製化、製程省力化、少人化、工廠自動化及智能化

image
陳新約小檔案

 台灣第一大商用置物設備廠益張實業,迄今創業32年,從傳統家用置物架,再轉型跨足醫療照護、商店展示及飯店餐飲等商用置物設備市場。面對下一個10年,益張董事長陳新約表示,將以「五化」營運策略,包括產品客製化、製程省力化、少人化、工廠自動化及智能化,以期做出電動化及智能化產品。

 益張1987年創立,2017年11月23日,正式由興櫃轉上櫃掛牌後,他期許未來公司能成為「全球商用置物設備值得信賴的提供者」。

 陳新約強調,益張並非大型上櫃公司,但對於推動「五化」營運策略投資,並不手軟,目前新增投資案,就是新設占地3,600平方公尺廠房,將從事「沖折類製程」及二氧化碳(C02)焊接,而這些製程原是外包生產,但因外包廠泰半以傳統或較老舊設備生產,公司才決定投入現代化設備,讓工廠的模具製程可再提升。

模具製程升級 降低採購成本

 以沖折類製程為例,益張2017年自製率只有9%,委外占91%,但在沖折類製程自製率提高後,可降低30%採購成本,並可增加公司營業毛利。

 益張目前營運以接單生產為主,而不是計畫生產,因此,匯率走勢、基本工資調整(含一例一休實施)及原物料價格走勢,都會影響公司營運表現。陳新約強調,若公司沒有提出任何因應對策,這對公司營業毛利影響重大。

 以益張2017年度營運為例,受國際原物料等生產成本持續攀升,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快速升值的雙重衝擊,影響集團獲利。2017年合併營收14.78億元、年減24.25%,稅後淨利6,972萬元、年減64.17%,EPS為2.29元。

 益張提出經營因應策略之後,2018年度合併營收14.5億元、雖年減1.91%,但2018年度獲利,將會有明顯改善。

 陳新約強調,公司經營採取「一步一腳印」做法,因經營穩健,創業迄今營運沒有虧損,希望未來在「五化」營運策略推動下,他期許公司經營利潤,仍可維持穩定水平之上。

 益張未來10年轉型重點工作,將從沖折類製程移轉策略著手,第一步先將原為內銷倉庫,改做自動化工廠。尤其,益張自動化工廠,會先嘗試做智能化,並與科專與智能化計畫結合,藉以發揮推動功效。

 隨著物聯網(IoT)及人工智慧(AI)應用面愈來愈廣,益張2018年2月與東海大學及大衛創值顧問,共同簽署「智能化工廠製程提升」產學聯盟合作備忘錄,初步規劃二、三年內完成,主要效益是廠內整合工作,包括前段機械加工、後段包裝組立、進行製程優化,及提升良率與產能,希望三年後的生產效率,可提高二成。

 陳新約認為,公司計畫推動智能化工廠,迄今還沒有辦法做到「關燈生產」,主因是公司產品是客製化產品,並非標準件,每道工序複雜,不像飲料充填作業可採自動化生產線,不過,公司會戮力追求效益最高的進階版生產。

 益張目前新設的鈑金工廠,先做到省力化及少人化,並首度將商用置物設備工廠,導入智能化工廠,算是台灣同業推動智能化跑得最快的廠商。

電動化、智能化 為產品目標

 益張投資約1億元,包括投入設備、軟硬體及模具等,透過廠區四大加工站,採人機分離運作。益張的自動化工廠,將透過IoT技術整合,及AI配合,先做到智能化工廠目標,最後才做到電動化及智能化產品目標。在益張推動自動化工廠後,就可順勢推出電動及智能台車、貨架產品,以順應新一波智能化產品的潮流。

 陳新約透露,益張主力產品分成四大類,包括醫療照護、倉儲物流、商店展示,及飯店餐飲等商用置物設備市場,2018年商用置物設備營運占比44%。

 其中,尤以醫療照護與倉儲物流設備占比增幅較大。因商用置物設備進入技術門檻較高,且產品毛利率較好,益張未來仍會擴大該市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