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320曾上才

重整,首重誠意

去年12月大同集團旗下華映無預警宣布重整計畫之後,迄今已快四個月了,然而,在這期間,許多債權銀行對華映的現況都「霧裡看花」,該召開的會議也「少得可憐」,甚至最大的債權銀行台銀,尚未出來召開全體銀行團會議,而僅是華映出面開了三場說明會,全體債權銀行才終能「齊聚一堂」商討。

 事實上,過去不乏企業重整成功的先例, 包括中龍鋼鐵、東隆五金等,都是銀行團裡包括管理銀行及其他債權銀行一起加入重整團陣容,而主導重整成功的案例。最近的一次成功案例,是以合庫為首的茂德重整案,終於在去年底正式公告重整成功,象徵公司終能「浴火重生」。若回想起六、七年前茂德重整案的進行,期間不僅合庫召集茂德和全體銀行團舉行多場會議,甚至整個銀行團,至少有一半的成員都加入了重整團的陣容,在這樣的努力之下,才讓重整案終於有好的結果。

 但如今華映的情況和先前任何一件重整案比起來都大相逕庭,首先,在財務問題上,華映要不是前後說法不一致,就是在大陸的法規認知上大有落差,讓許多債權銀行擔心不已。

 就以先前華映聲稱大陸民生銀行香港分行的5,300萬美元是其子公司華映科技主要債務來源,但不到二周時間,就爆出這筆5,300萬美元債務早已由存款折抵,其實已不存在了,至此華映才「改口」。至於最近受到爭議的華映對大陸華映科技的80億債權爭議,華映這裡對銀行的說法更與大陸法規嚴重矛盾,華映認為既然已辭去華映科技一席董事及總經理職務,就算與大陸華映科技「切割隔離」,但大陸主管機關卻認為,是否真能切離,股權是否賣出才是重點,否則華映身為華映科技最大股東的身分永遠存在,也無法擺脫該負的責任。

 這種自說自話的情況,讓華映債權銀行更加不滿,也更缺乏信任,現在華映11家債權銀行,已經有四家銀行100%提存備抵呆帳,其中包括了兆豐、合庫兩家聯貸行,在即使有自貸擔保品的情況之下也先全數提列備呆,對於在這種情況下重整案成功的信心更加缺乏,也是重要原因。

 現在華映爭取向法院重整同意二度闖關在即,華映應拿出更多和債權銀行溝通的誠意,當然最大債權銀行台銀,也應該在後續過程裡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包括先前廠商撤單、供貨商停止供貨,也是導致華映得裁員七成員工的主因,近四個月來華映公司在宣布重整之後處理相關事宜上不清不楚,要負最大的責任,華映要能順利爭取重整,後續恐怕得拿出更多誠意給全體債權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