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320■柳金財

蔡賴兩岸路線之爭

賴清德宣布參加黨內總統初選,給政壇投下震撼彈,讓人關注此舉對蔡英文總統的兩岸路線是否造成影響,是使蔡往中間修正,或逼蔡比強硬,以爭黨內提名。

蔡英文總統在國家安全會議中提出反制「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指導綱領,贊成者視之為強化台灣安全,反對者質疑為選戰宣傳伎倆。觀之本年初以來蔡英文倡議「四個必須」、「三道防護網」,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揭櫫「習五條」彼此交鋒較勁,兩岸當局強硬路線揚升。自蔡執政以來,陸方對台政策單邊主義盛行,舉凡「同等待遇」、「居民待遇」,例如居住證申領、社區主任助理員招募等相關「惠台措施」。

蔡政府則提出反制性措施,將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限制公民權,或處以罰款。「單邊」與「反制」交互應對,導致兩岸關係陷入惡性循環。

蔡英文在「國家安全會議」致詞,稱大陸當局為「中國」、「中共」、「中國大陸」、「北京當局」;稱台灣當局則稱「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這種公開稱呼表面上看來是國家定位混淆,從「一國內部關係」、「一國兩區」稱「中共」、「中國大陸」、「北京當局」,當屬常態;並列稱呼「中國」、「台灣」則掉入「兩國論」、「一邊一國論」之陷阱。同時,稱呼「中華民國」顧及泛藍與中間選民的國家認同,稱呼「中華民國台灣」則顧及泛綠依據《台灣前途決議文》所承認中華民國為台灣之國號;而單純用台灣稱呼,則是顧及深綠選民及獨派。蔡稱呼之混淆非無心,而是有意取得各種不同政治立場選民的支持,產生選票極大化效果。

其次,蔡英文提出反對「一國兩制」是「台灣共識」,相關民調顯示反對「一國兩制」約8成以上民意。蔡英文在兩岸的稱呼上語詞混淆,也有產生與國民黨兩岸論述的差異化效果。國民黨尚不至於以中國與台灣並列稱呼,也不會稱「中華民國台灣」。使用名稱之緩和意味著兩岸關係相對持平穩定,運用「中國」與「台灣」並列也凸顯兩岸關係之緊張。國民黨呼籲蔡英文恪遵憲法與法律規定,回到「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以維護兩岸關係與區域的和平穩定。

最後,蔡英文兩岸政策反制大於創新方案提出。為反制大陸當局31項對台措施對台灣人才的磁吸,封鎖大陸「關注31條」網站。針對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提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蔡英文要求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依據「國會雙審議、人民雙公投」採取高門檻程序性障礙。習近平宣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只有做戰爭的準備,才能得到和平」。習近平提出「兩制台灣方案」,蔡英文則召開國安會議反制之。國安會報告指出大陸當局加速統一台灣的四大策略,並提出增加國防預算及防止統戰滲透台灣等反制指導綱領,直指北京已經將統一台灣的工作納入政治議程。

蔡英文採取對抗的方式,應對大陸當局新一輪軟硬兼施的對台政策。蔡曾主張「維持現狀」,提出「新四不原則」表達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對抗、不會挑釁,然而從「四個必須」、「三道防護網」應對「習五條」,及反制「兩制台灣方案」,凸顯其兩岸路線日趨強硬,背離其所謂「不對抗、不挑釁」溫和路線。

現在又有台獨務實工作者賴清德出面挑戰黨內總統初選,兩岸路線勢必成為蔡賴的攻防焦點,蔡英文的兩岸路線是否因而更加強硬,令人關注。(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