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325■文/朱文輝(瑞士華文作家)

西出陽關 期待元青花再現歐土

[兩岸史話] 西出陽關 期待元青花再現歐土

image
元青花孔雀花卉紋盤。(台灣私人收藏)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台灣私人收藏)
元青花松竹鹿紋大罐一對。(台灣私人收藏)

作者簡介 朱文輝,1948年出生於台灣,1975年落腳於瑞士。一生淡泊明志,2013年7月退休不再為稻糧謀後,便隱居鄉野,寄情文字,以讀書筆耕及譯述為樂。使用中德雙語寫作。曾任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祕書長、會長;2018年12月14日起出任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祕書長之一。 以筆名「余心樂」創作犯罪推理文學;「迷途醉客」書寫一般文學作品及微型小說;化名「字海語夫」自心理、民俗、文化、人文、社會及政治的角度切入,來闡述他多年觀察、剖析、對比中德兩種語境(尤其成語、俗語、俚語)之風貌。 2016年起,每年發表一部德語著作(2016/《字海捕語趣》;2017/《不同視景的謀殺》;2018/《古舊今新孝親文學專集》)。2018年7月起擔任蘇黎世Prong Press Publishing Co.出版社中文書稿專案項目總策畫與總編譯。

波斯及土耳其等西亞地區國家驚豔於中國(元朝)製作精美細緻的青花瓷器,絲路商人紛紛購入,介銷到本國,大受當地人們的歡迎。後來元朝的瓷器工藝師傅們依照這些地區客戶的需求,在瓷器的圖案上摻入一些伊斯蘭的風味,銷路更暢。

中文裡所稱的「青花」,用德文來說就是瓷器上的圖案以白底襯藍為其主調,一般稱之為「青花瓷」。由於元代是以燒製這類瓷器最為著名,所以產品便被稱為「元青花」。

這種瓷器是以含有氧化鈷的礦物質(KobaltII-oxid)當作色料,直接在瓷坯上繪下圖案,在窯爐裡用攝氏1300℃左右的還原焰(karbonisierteFlamme)高溫燒焙,最後趁著瓷坯還在火紅發熱的狀態下,再打上一層透明釉。這種燒製技術早於唐代(公元618-907年)便已形成,歷經宋代(960-1279年)更趨成熟。從1271到1368年是蒙古民族統治中國的時代;蒙古人長年與大野草原為伍,養成豪邁奔放的性格,與前朝宋人宮廷市井的溫雅生活方式迥然有別。他們入主中原之後,在器物製作方面大量起用宋人畫師與陶瓷工藝匠師,配合蒙古民族崇尚大地草原風雲的性格,燒製出以藍天白雲為圖案主要結構的瓷器,所以便有「元青花」之稱謂。

此外,宋代中期以前的繪畫藝術主要展現在絹質材料上,作品多為細緻的工筆畫,所以那個時代號稱中國北方最大非官窯產地的磁州窯,出產的瓷器皆以白釉黑彩為其主要特色。宋代中期以後,畫作改採紙質材料,墨筆技巧多取「暈染效果」為主軸,其後的元代也順勢承襲了以紙質材料為載體的繪畫風格,窯燒瓷器上的圖案也重視暈染之藝術效果。

這種瓷燒技藝大大影響了後來的明朝。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明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因為明代承襲了其前面宋、元兩朝的基礎,瓷器燒造技術有顯著的成就,以景德鎮最為突出,產品也以青花為主。然而,論及青花瓷,古今仍以元代的產品為主流。透過絲路,元代便與中東、非洲有了極為頻繁密切的通商關係。

歷史上蒙古人的三次西征,俘擄了許多外族的工藝師傅,對於日後元朝官府經營的手藝業產品尤其是日用消費品有很大的貢獻。元朝帝國成立後,大力推展對外經貿活動,透過前此早就存在的絲路,不僅是元帝國的商人絡繹於途,西方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堡、歐東的波蘭、奧地利、捷克、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歐南的水都威尼斯、港市熱那亞等地區的商人也將他們的藥物及香料等商品輸往東方,同時也攜回中國的精美絲綢紡織、茶葉、藥材及瓷器等商品。

那個時期,波斯及土耳其等西亞地區國家更是驚豔於中國(元朝)製作精美細緻的青花瓷器,絲路商人紛紛購入,介銷到本國,大受當地人們的歡迎。後來元朝的瓷器工藝師傅們依照這些地區客戶的需求,在瓷器的圖案上摻入一些伊斯蘭的風味,銷路更暢。

上海許明教授和台北周世雄教授聯手編著的精美大型圖冊《大元至寶─台灣元青花分級收藏集粹》(Grading and Classificattion of theYua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s)裡,強調了元青花的稀有性和珍貴性,並以開創性及革命性的視角建立了一套評鑑這類瓷器的理論依據。他們列出了四大評鑑要點:1.發色 2.器型 3.畫工 4.整體美感

於此之外,我們可以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元青花。因為,上溯自唐宋諸朝及其更前的時代,下迄明清以後,都沒有製作這種瓷器所需使用的特殊原材料,也就是稱作「蘇麻尼青」(蘇料)那種高鐵低錳含量的鈷料,而這種足使瓷器燒出來之後呈現特殊色澤與美感的金屬元素,僅見諸於西亞,尤其是今天的伊朗和土耳其,中國開採的鈷料並不具有前述的特質。這些鈷料,也隨著絲路貿易由中東的商人帶到中國提供給元代工藝師傅當作瓷燒的材料。元朝滅亡之後,這種特殊元素燒製的陶瓷藝品乃就斷絕了其產源;加上元朝之前、乃至其後的明清歷朝歷代皇帝,基本上似乎都沒有收藏把玩元青花的偏好,即連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沒有元青花(蘇料)的收藏(北平故宮近二十年則陸續購入十餘件),因而造成了它的稀有性,進而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目前伊朗和土耳其的國家博物館便典藏了這些飽含蘇麻尼青成分之稀有元青花藝品,中國則多散藏於民間,尚待有心人士努力發掘並將之傳揚於全球,讓世界認識元青花的文化價值。

元青花的時代意義,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