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520陳碧芬/台北報導

專家保守評估貿易戰衝擊全球GDP年增率 台灣對策 加快重組製造供應鏈

 中美貿易戰升級,牛津經濟研究院最新決定下修2019、2020全球GDP年增率0.1個百分點,星展、澳盛截至目前,尚未改變台灣2019年GDP年增率1.9%、2.1%的預估值。牛津研究團隊指出,這只是就目前狀況小小調整,如果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全球GDP年增動能受到的影響勢必更大。

 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門亦估測雙方談判「最壞的情況」,可能會在2019~2020年間,衝擊台灣GDP成長約近1個百分點。星展銀行經濟學家馬鐵英指出,台商因此選擇返台投資、或赴東南亞重建產業群聚,儘管會帶給廠商短期成本增加,卻能發展出多元布局策略,力克長期應對貿易戰不確定性、保持競爭力,因此製造供應鏈需加快重組。

 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團隊指出,中美貿易前十大出口企業中,有六家是台灣製造商,鴻海等大型電子製造業者會是下一波高關稅的標靶,銀行界都注意到企業界為了克服潛在的更高成本,這些業者持續把生產基地遷移到與美國地區貿易衝突較少的越南、印尼和印度,或回台灣。

 馬鐵英指出,未來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恐會成為新常態,即使擱置貿易爭端,兩國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在未來幾年,可能繼續升溫,圍繞其他敏感議題如資訊安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強制技術轉讓等,都讓越來越多中國大陸設有生產基地的台商,注意到分散風險的必要。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目前美方提出的加徵關稅商品清單,對台灣的核心產業都會帶來影響,所以更應該利用現階段的變動良機,建構以台灣優勢、具獨特性的產業生態,創造適度區隔大陸的藍海策略,包括東協地區的潛力產業佈局。

 王健全建議,台商製造供應鏈重組方向,在國際層面可有系統、有秩序布局東協國家,或是扮演美國再工業化的策略夥伴,和回流美國的製造業攜手,連結美國數位經濟生態系,學習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繼續領先中國大陸、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