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521文/吳筱雯

三星若樂 台廠就苦

 華為手機軟體因為美國商務部要求遭Google「鎖喉」,被視為將嚴重影響華為在海外市場的銷售,不過國內官員對此卻表示,Google禁華為對台廠反而是好事,因為訂單還在台廠供應鏈上。殊不知此言差矣,如果消費者買手機多流向三星,而不是買跟台灣供應鏈關係密切的蘋果、OPPO、小米,以三星對台灣供應鏈的依賴度之低,恐怕台灣供應鏈也跟著一起受重傷。

 官員說法成立的前提,是消費者購買行為大多轉移至與台灣供應鏈關係緊密的品牌上,比如說蘋果iPhone、或是日本索尼,或是中國眾多品牌如小米、OPPO、vivo等。

 以華為最大的海外市場歐洲來說,根據IDC去年第四季市佔資料顯示,前五大品牌分別是三星(市佔率為28%)、華為(市佔率為21.2%)、蘋果(16.6%)、傳音(8.3%)與小米(4.3%),如果華為真的銷售因為Google而受阻,理論上來說這幾家品牌都能獲得轉單效益,而且,其中只有三星最不依賴台灣供應鏈,而如經濟部官員所說,訂單都還是在台灣供應鏈手上,實際上有可能嗎?

 Android作業系統長期以來能夠在歐洲輾壓蘋果、市佔率一直在七成之上的關鍵,就是因為iPhone價位帶太窄、太貴,而對科技粉來說iPhone硬體規格很多人不滿意,換言之,歐洲消費者不想買或買不到華為手機時,不論是看在預算的份上、還是看在手機「厲害」的份上,最不可能的就是去改買與台灣供應鏈關係最密切的iPhone。

 而從Android陣營中以品牌知名度、價位帶寬廣度來說,在歐洲市場經營2、30年的三星,比起剛剛進入歐洲市場沒幾年的小米、OPPO來說,知名度無庸置疑,而從價位帶與厲害程度都與華為P系列與Mate系列有拼的S系列,到便宜貨的A10系列,三星一應俱全,也讓三星最有可能獲得所謂的轉單效益。

 可是,三星供應鏈大多以韓國廠商為主,三星有自己設計、自己生產、自己封測的處理器Exynos系列,還有自己的面板、有自己的PCB以及自己的被動元件,機殼供應商則是韓國本土業者與中國業者的天下,連組裝都全部靠三星自己的工廠,台灣供應鏈大概只吃得到三星一小部分的相機鏡頭與只在高階機種上才用的散熱元件。

 台灣官員有夢最美,但是請不要忘記世界上還有個品牌叫三星,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