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525

歐洲議會選舉及其政經影響

 今年5月23日到26日的歐洲議會選舉,被仍在進行式的英國脫歐諸多訊息所淹沒,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由於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是歐盟的立法部門裡面,唯一直接讓民眾投票、每任5年的選舉產生,在德國總理梅克爾宣布黨內交棒,確定兩年後任滿,法國總統馬克宏施政遭遇重大挑戰之際,乃至於4月底西班牙國會大選後,極右派政黨40年來首次進入國會殿堂,對於以政黨相同的意識型態結盟為主之歐洲議會「政治團體」而言,不啻在政治與政策兩個層面,傳遞出重大的訊息和警訊。

 首先,在政治方面,目前由「親歐、中間」、席次過半數的前三大政黨,歐洲人民黨(中間偏右)、社會民主進步聯盟(中間偏左)、以及歐洲自由民主聯盟(中間),一旦穩定的局勢由「疑歐、極右」政黨聯盟或團體形成「關鍵力量」,其對於歐盟的決策將有莫大的政策影響力。以兩年前英姿勃發的法國總統馬克宏「讓地球再次偉大」(Make the Planet Great Again)為例,為了對抗氣候變遷而開徵燃油稅,遇到去年底迄今所謂「黃背心運動」的重大挑戰,進退維谷的政治處境。就算緩徵燃油稅、展開全國巡迴面對面「公民論壇」、或是提高每月最低工薪100歐元與2,000歐元以下的退休金不用課稅,既無法得到左派人士的掌聲,巴黎街頭的流血衝突更成為右派激進團體「串連、練兵」的溫床。原本被各界視為社會中下階層「反氣候變遷」、「反對能源稅」的黃背心運動,也因為戰線得以延長到歐洲議會選舉之前,甚至成為各方人士紛紛粉墨登場的政治舞台。

 其次,在政策方面,最值得重視的當是「疑歐」的極右派政黨,會不會形成「舉著歐盟的旗幟,反對歐盟(存在)」,7月就任的歐洲議會議員,面對展延到10月底的英國脫歐情勢,有沒有可能借力使力、進一步「裂解歐盟」的任何作為,都將造成國際政治經濟的重大影響。雖然歐洲各國對於重視民生與解決失業並沒有異議,但對於「為什麼最近幾年經濟欲振乏力」的問題,則因為「移民政策」立場的南轅北轍,莫衷一是,將是一個涉及種族、宗教、語言的社會歧視之未爆彈。而其影響所及,則會使得各國內部的「中道改革」,成為不可能的任務,而這也將形成歐洲各國內部選舉的壓力。

 回顧這一屆的歐洲議會所面對的內外部政經形勢,可謂前所未見;特別是3年前英國通過脫歐公投之後,美國總統川普最近兩年來的種種政治作為,都使得歐盟決策當局進退失據。其中,美國與歐盟在政治關係的不快,尤其是重中之重。

 除了漸行漸遠、大相逕庭的環境保護和減緩氣候變遷的政策思考之外,無論是前年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去年片面退出各國與伊朗的限核協議,或是今年3月承認戈蘭高地是以色列的領土;美國的中東政策走向之大逆轉,都和歐盟有意識型態本質上的分歧。進而面對的是未來可能在經貿關係上與川普總統「關稅人」的衝突,儘管歐盟和日本的經濟合作協定已經從今年2月生效,但成員國家對於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甚至華為5G的因應對策,都呈現出「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由於歐盟的決策機構裡面,歐洲議會做為歐盟的下議院,與成員國家部長所組成的「歐盟理事會」之上議院,雖然不能主動提出法案,但兩者要共同通過,法案才可以生效的制度設計,卻是制衡「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這個「超國家機關」(政府)的重要環節。然而,因為歐盟執委會必須在歐洲議會選舉結束半年內換屆,值此多事之秋,歐洲議會的議員所扮演政策辯論,以及為人權、環保或失業與移民政策議題的發言,都足以發揮國際社會動見觀瞻之指標性功能。

 此外,今年年底前,歐盟內部最重要的三個委員會主席職務與歐洲央行行長,都必須要換屆;則就此觀之,歐洲議會對於人事任命的質詢權和否決權(除了央行行長),重要性將遠遠高過即將結束的這一屆。今年2月歐盟和日本共同建立的自由貿易區,經濟效益有多大,或是能夠走多遠,最重要的還是,歐盟成員國家對於一體化共識的堅持。面對10月底的英國脫歐新時程,以及「疑歐」的極右派政黨與組織透過此次歐洲議會選舉之集結、甚至搶占更多席次後的情勢,則對外政策的重新檢視,以及對移民和失業、甚至是勞工與環保所產生的政治齟齬和政策歧見,都將對國際社會造成影響,而這也是遠在地球另一邊的我們,所必須關注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