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603朱漢崙/台北報導

二年期躉繳保單 行庫停售

受台美匯、利差擴大,1月即停售;目標到期債保單則被金管會盯上

image
 ●獲保戶青睞的躉繳保單,在金管會政策引導,2年期躉繳保單1月起也下架。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5月祭出對保險業者的多道財務管制新措施,但早在金管會新措施上路前,由於台美匯、利差擴大,加上金管會已透過金檢等措施,要求業者把各種保單商品從躉繳改走期繳,銀行業者指出,躉繳型2年期商品早在今年1月就全面停售,至於目標到期債的投資型保單,保戶除非提前解約,否則最短得等六年才能出場。

保險業者的投資型保單現以銀行業為主要銷售通路,銷售比重已超過六成。對於躉繳保單銷量,業者指出,合計美元或新台幣的二年期躉繳型保單,這兩年來一家大型銀行一年大約就有等值新台幣數百億元銷量,整個銀行體系這類型保單的銷量保守估計至少超過2千億元。

銀行業者私下表示,「躉繳」的保單早已提前退場,因為近半年多金管會已透過金檢等方式,陸續檢視銀行的財富管理保單產品線,相關效應除了今年1月躉繳型2年期的商品全面停售,現在最夯的「目標到期債基金」,金管會也要求保單期間最短要六年。

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分析,躉繳儲蓄型保單和「大額定存」性質最為類似,特別是美元保單,倘若在看準匯率走勢時一次進場買,經常是利、匯差一起賺,因此深得客戶喜愛,原本數年前還有1年期的躉繳保單,但在金管會政策引導下退場,剩下2年期躉繳保單,但今年1月起連2年期也被下架。

保險業者指出,金管會所以要求保單儘量不要以「躉繳」形式呈現,改走期繳,一方面是希望保單能回歸「保障」性質,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費差損」的問題。

銀行主管表示,2年期躉繳型保單全面停售之後,有買儲蓄型保單傾向的客戶,只能選擇「期繳型」儲蓄保單,但5月金管會又發布新措施,現在恐怕連期繳型的儲蓄型保單都有變數,接下來喜歡用定存概念買保單的客戶「錢往哪裡放」,將是下一個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