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722

美國軍售不是絕對的安全保證

社評

image
掃描QR code 參與線上討論

台灣民主基金會公布民調指出,若宣布獨立導致大陸武力攻打台灣,將有57.4%受訪者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若大陸為統一而武力犯台,表態願意為台灣而戰的受訪者更高達68.2%。此一調查結果不宜貿然解讀為民意對台獨的支持,最多只能代表台灣人民自我防衛的決心。

民進黨政府不能以此為藉口,展現對抗大陸更強的底氣,或迷信「嗆中」是選戰票房保證,進而動員民意升高兩岸對立。因為民調中的表態,與兩岸一旦開戰真正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是不同的兩回事,更何況問卷中的「為保衛台灣而戰」的意涵,受訪者可能存在不同的認知。

1958年的「金門砲戰」,是兩岸分治後國共最後一場大型軍事衝突,至今逾一甲子未再啟戰端,台灣多數人不存在戰爭記憶,更視和平為理所當然。對渠等而言,所謂「戰」,或許似「太陽花運動」或香港的「反送中示威」般,是不流血的拒絕中共政權抗爭,但兵戎相見的危險性應非和平示威所能比擬。部分台灣人亦認為,美、日等國際因素將制約北京為「統一」或「反獨」對台動武,且美國總統川普「挺台」立場鮮明,堅信美、日將協防台灣,將可有效阻卻中共武力犯台,民眾對蔡英文升高兩岸對立缺乏應有的危機意識。

日前,美國務院批准對台軍售約26億美元,主要為108輛M1A2戰車及250枚「刺針」飛彈,此為川普總統任內4度軍售台灣。對此,蔡總統表達感謝,認為此項軍售可嚇阻大陸對台的軍事威脅,使台灣在捍衛台海和平與區域穩定上更具能力與信心,並藉此宣傳美國在台灣大選中,傾向支持民進黨。

其實,韓戰之後,中華民國與日、韓及菲律賓等東亞周邊國家同步與美國結為安全同盟,在1979年,美國外交承認北京後,《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雖無以為繼,但基於《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美國仍維持對台軍售至今,此無關藍、綠,誰當家主政皆然。在馬政府時期,台灣對美軍購達201億美元,為近20年來金額最高時期,超過陳水扁總統時期的84億美元及李總統時的162億美元。

誠然,美國軍售為我防衛所必需,但隨著藍、綠當家主政的變動,對兩岸關係卻代表全然不同的意義。馬政府時期曾將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從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為台海打造出和平繁榮穩定的「現狀」,時任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董雲裳當時稱讚,認為台灣是美國在東亞地區「至關重要的夥伴」,並強調「穩定處理兩岸關係是近年來台美關係能夠密切合作的重要成分」。因此,穩定的兩岸關係不僅為台灣安全的基石,亦符合美國在東亞的利益,在此情況下的美國軍售不會助長台獨聲勢,而是增強台灣人民支持兩岸和平交流的制度自信。

然而,蔡總統主政下,失去「九二共識」定海神針,兩岸關係互信盡失,不僅馬政府時期建立的官方對話渠道中斷,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更悲觀直指,2019年台灣的「空氣」竟與1949年相似,政績乏善可陳的蔡英文為尋求連任,以「辣台妹」之姿主打「反中」,若勝選意味「實質台獨」及「一黨專政」得到選民肯定,北京對「和平統一絕望」的可能性升高,將為台灣招致戰爭的風險。屆時不論是否真有近7成台灣人願意走向戰場,向美國購買再多的武器,結局應是生靈塗炭,台灣人「拚經濟」50年的成果歸零。

因此,美國對台軍售不是台灣的安全保證,台灣的安全須「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強化防衛能力,第二條腿是與改善兩岸關係,應齊頭並進,相輔相成。戰爭的代價太大,台灣人民難以埋單,美國對台的軍售應備而不用。

當下,兩岸關係無須過度悲觀,大陸對美外交仍為「以鬥爭求合作」,將維持可管控分歧的陸、美大國關係,並建構與日、韓及東協等周邊國家多贏的互惠模式,亦藉此拉住台灣,爭取大陸和平發展的時間與空間。

兩岸的和與戰由中美關係牽動,「辣台妹」企圖尾巴搖狗,想想就好。蘇起教授提醒蔡英文,莫利用中共不欲對台動武進一步採取挑釁大陸的政策,蔡政府要聽進去,誤判情勢將使台灣步入險境,萬劫不復,民眾也需要覺醒,不要被反中的選戰策略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