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828黃齊元■藍濤亞洲總裁

台灣資本市場的轉型良機

image
 ●反送中運動對香港資本市場造成重大影響。圖為反送中示威者癱瘓港島主要馬路。圖/美聯社

今年以來,資金大輻流出香港,許多轉往新加坡。香港原為亞洲金融中心,之所以有這樣的地位,主要關鍵在於法治與信任,但現在香港法治的權威與公正性已受到質疑,信任(credibility)更蕩然無存,然而危機仍在持續,雖然表面似乎得到控制,但就像慢火中燒,想要在十一前結束,誰都沒有信心。

 全球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原計劃8月底在香港第二上市,計畫募資150億美元,為今年全球和香港最大IPO,現已確定延期至10月。許多其它公司的IPO亦紛紛調整掛牌時間,傳統9月上市高峰期現在很可能唱空城計,這是香港的超級損失。香港沒有製造與科技業,最大的經濟支柱就是金融服務業,現在基礎發生動搖,未來會影響許多以此維生的專業人士。

 不管從企業投資(策略投資)或金融投資(財務投資)的角度,這都是台灣千載難逢的機遇,但政府除了鼓吹台商回流以外,並沒有思考如何重新定位台灣,敞開大門,迎接商機。以資本市場為例,台灣原來允許陸企上市,只要註冊地不在中國,曾創造了頗為繁榮的F股族群,吸引不少陸企來台上市。但五年前主管機關修改法令,採「籍貫認定」法,只要大股東出生於大陸,即不准來台上市,至今再也沒有陸籍F股。

 香港資本市場過去二年有兩大試點:一個成功、一個失敗。成功的是允許無業績生技股上市,至今已形成群聚效應,表現良好,募集大量資金。失敗的是「新經濟概念股」,前年物聯網和人工智慧(AI)新創企業剛推出時,曾募集大量資金,但由於香港散戶不了解新興科技、短線操作,以致許多股票價格腰斬,如小米、美團、眾安等,投資人損失慘重,造成不少新經濟類股又重新轉往美國上市。

 另外一個不利香港資本市場的因素是大陸科創板興起,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了對抗美國總統川普,精心打造的中國納斯達克。最近科創板一口氣批准25家企業上市,涵蓋各類科技股票,掛牌一個月,股價平均漲幅逾倍,大獲好評,也帶動中國資本市場的轉型與新生態系發展。

 反觀台灣資本市場,去年IPO數量雖創近五年來新高,但比較缺乏耀眼的代表性企業,今年以來IPO市場沉寂,上市櫃家數均未超過10家。雖然台灣生技企業素質在亞洲領先群茅,無奈創投與資本市場對此均不捧場。在此同時,大部分台商企業面臨中美貿易戰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因此M&A和下市反而成為主流。在這種情勢下,台灣資本市場非常需要有新的思維,應重新開放陸企來台上市、特別是那些具有新經濟內涵的公司,相信可以為台股帶來新的動能。

 台灣資本市場吸引陸企來台上市,有四大優勢:第一,台灣具有完整的高科技產業鏈。台灣企業專長在於硬體製造,多半和美國客戶配套,但缺乏獨立開發中國市場的能力,陸企來台可以找到好的戰略合作夥伴。第二、台灣缺乏優質的新經濟概念股。台灣本地的新經濟新創企業本來就不多,本地市場又過於狹小。反觀大陸市場龐大,企業成長速度驚人,創新創業動能充沛,某些三、四線城市電商概念股,表現絲毫不遜大型業者。

 第三、美國資本市場成本太高,香港股民對科技了解過於膚淺,反觀台灣資本市場上市成本合理,股民了解高科技,具有相對吸引力。第四、台灣整體信任度正不斷提高,國際資金重新布局台灣。香港由於政治因素,烏雲罩頂,陸企香港上市,會因整體負面形象而影響估值,因此許多打退堂鼓,此刻正是台灣資本市場對陸企重新開放的大好時機。

 其實不論是資本市場、直接投資、外籍員工來台工作,台灣皆因香港動亂,呈現前所未有的契機。可惜政府若與美國沆瀣一氣,把中國視為頭號敵人,這只會讓台灣變成老美的棋子,並將無限商機拱手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