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916文/陳昱光

商品期信ETF 躍升價差交易主流

 根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統計,2018年全球期貨期權成交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後,2019年上半年全球期貨期權成交166億手,與2018年上半年同期相比增幅11%,估計今年將再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台灣期貨交易所成交量也於2018年突破3億口,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預期今年仍將再創佳績,台灣期貨交易量逐年成長,其中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槓桿/反向ETF、以及期貨信託ETF成交活絡與規模成長之挹注,而這也正是將期貨現貨化,讓投資人能夠運用ETF,有機會進行短線價差交易。

 根據FIA統計,全球期貨期權成交量,以亞太地區成交較2018年同期增長32%,最為強勁,從產品類別來看,增長最快的是貴金屬類產品,增長逾40%,其次是股票指數,較2018年上半年增幅達23%,而能源成長11%。

 對照到台灣ETF市場,近幾年因為槓桿/反向型ETF、以及期貨信託ETF產品漸趨完整,以2019年8月日均量來看,期信ETF成交量占ETF市場比重高達43.9%,目前期信ETF產品包含黃金、原油、白銀、美元指數、日圓等產品,以元大投信在期信ETF產品檔數最多、規模最大,其次為槓桿/反向型ETF占比達36.2%,就產品波動度來看,原油波動度超過30%、白銀超過20%、黃金超過10%,顯見高波動的期貨商品ETF正躍升為最受青睞的交易工具,未來發展空間頗具想像。

 目前台灣投資人主要分兩大交易族群:存股息收族與偏好高波動之價差交易族群,特別是商品行情波動大,偏好高波動價差交易的投資人,更可透過多空皆可操作的期信商品ETF,創造價差交易空間。

 工商時報於10月1日舉辦「全球期貨交易與產品創新之機會與挑戰」論壇,邀請芝商所、元大投信共同協辦,並邀請證期局、期交所、元大期貨等貴賓、專家,針對全球期貨交易現況與展望,以及未來期信商品創新發展趨勢進行深入探討。

 芝商所為全球最多元化的衍生工具市場龍頭,芝商所每年平均經手30億份合約,價值約1千兆美元,並與其他交易所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和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作為指定合約市場。CME、CBOT、NYMEX和COMEX提供涵蓋所有主要資產類別的範圍最廣的全球基準產品,包括基於利率、股票指數、外匯、能源、農產品、金屬、天氣和房地產的期貨和期權等多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