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916張士傑■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檢視台灣產險市場之經營效益

今年產險公會已進入第8屆理監事會,除恭喜新任理事長,也深刻認同公會對於發揮組織功能、提升保費規模與核保利潤穩健發展,及重視創新風險管理能力等歷年來的持續努力與顯著成效。

 伴隨天然與人為災害頻傳,台灣社會風險管理意識的強化,造就提供風險管理服務的產物保險市場穩定成長,2018年底台灣產險業資產規模達新台幣3,543 億元、業主權益為1,170億元;2018全年簽單保費收入約新台幣1,648億元,較去年成長88億元(增加幅度5.64%)。

 除人身保障外,普羅大眾透過商業保險移轉非人身風險的偏好為何?產險業的經營效率、及其市場的發展前景如何?身為社會安全網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消費者、資本市場與主管機關所關切的議題。

 檢視2011-2017年台灣產險財務與業務資訊,汽車保險仍為銷售量最大的險種。就保費結構分析,車險佔比54%,依序健康傷害保險(13%)、商業火險(11%)、新險種(10%)、洪水保險(5%)、住宅火險(4%)與工程險(3%),受益於政府汰舊換新政策激勵,車險保費較去年增長7.3%。

 自留綜合率(Combined ratio)是『自留簽單保費費用率』加『自留簽單保費滿期損失率』,顯示經營費用於自留保費之佔比,為產險公司自留業務經營績效指標,綜合率小於100%時,代表公司的本業獲利。

 2014~2018年台灣產險市場自留綜合率皆低於100%,顯示產險業本業經營獲利穩定,業主權益報酬率與核保利潤正相關,凸顯市場呈現正向發展,對照世界主要產險市場強調核保,並提升風險管理定位有相同的發展趨勢。

 產險公司收取保費後,除支付營業費用,其餘則為提存各類法定準備金以因應日後理賠,須適當運用投資,為產物保險公司收入項目之一。整體盈餘來源為投資收益與核保利潤,核保利潤除衡量公司自留綜合率,透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計算均衡核保利潤可提供外部監理與公司內部決策考量。

 均衡核保利潤為評估產險公司核保效率的重要指標,可依公司資產投資收益、業主權益收益及核保利潤與市場風險之關聯性,公司資本結構(即準備金佔比)、無風險利率、風險貼水與稅賦比例計算得知。就理論均衡核保利潤分析整體市場績效,長期觀察的結論彙整如下:

 1. 產險業盈餘主要來自本業的核保表現,整體市場獲利優於理論預期。

 2. 車險核保利潤影響產業盈餘表現,其中任意車險業務為市場獲利關鍵。

 3. 個人險核保利潤影響產業盈餘表現,個人險業務仍為市場之銷售重點。

 依據產物保險市場實證研究,產物保險公司經營之核保利潤與理論均衡報酬呈現正相關,顯示整體產物保險市場有較佳之核保績效。而產物保險業各險種之實際核保收益,優於理論均衡結果,說明整體市場仍維持核保紀律。

 不同險種之核保政策亦存在差異,實證結果顯示火災與洪水保險核保績效與任意車險存在差異,凸顯承保風險的差異性。同時任意車險與公司核保績效正相關性高於強制車險,說明任意車險業務為產險市場獲利的關鍵。

 個人險泛指被保險人為自然人的保單,而商業險則為法人保單,檢視個人險、商業險與整體核保績效相關性,個人險業務核保績效優於商業險,個人險業務仍為產險市場之銷售重點。

 同時,產物保險公司核保績效顯著影響業主權益報酬率,核保利潤優於理論預期,呈現監理的成效與市場發展的樂觀前景。結果顯示公司間核保績效差距縮小,反應市場競爭加劇,建議公司應積極研發創新商品、簡化流程與透過調整服務模式,降低成本收入比(Cost-to-income Ratio)以利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