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922◎文/陳泳丞

華映破產,是命還是運?

image
 ↑本報頭版頭刊登華映大尺寸面板率先量產。◎圖/本報資料照片
 ↑華映上櫃後首次股東會,時任董事長林鎮源(後)陪父親大同掌門人林挺生(前)參觀華映產品。◎圖/本報資料照片
2003年
 ↑面板業曾是扁政府重點扶持產業,也是銀行競相聯貸的對象。
◎圖/本報資料照片
 ↑1999年6月華映第一座、也是全台灣第一座大尺寸面板廠落成啟用,當時送給與會來賓的紀念品就是這一座「獨占鰲頭」的造型印泥台。圖/陳泳丞
 ↑華映歷任三位董事長:林鎮源(左)英年早逝、林鎮弘(中)曾因面板反托拉斯案在美服刑、林蔚山(右)如今也身陷囹圄。◎圖/本報資料照片
華映大事紀要
 ●4.5代廠停產,華映調整人力、放無薪假以因應低潮,引發員工上街抗議。◎圖/本報資料照片
 ●爆發財務危機的華映,聲請重整遭到法院駁回。在鉅額虧損、業務緊縮、連水電薪水都付不出的情況下,於8月底大量解雇員工(圖為被裁的移工打包等待安置),並於9月18日正式聲請破產。◎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1971年成立的中華映管,這個月(2019年9月)董事會通過正式宣布向法院聲請破產,這家大同集團旗下的老字號科技廠,過去曾艱苦奮戰、也曾風光傲人,竟然撐不到「天命之年」就宣布關門倒閉令人唏噓不已,這究竟是命還是運?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這是唐朝元稹的詩《行宮》,簡單四行詩、道盡了朝代興衰的寥落景象,大尺寸面板產業曾是台灣大力推展的重點項目,在短短20年間從無到有、到產值破兆、到銀行競相聯貸、到虧損累累、到元老廠商吹熄燈號,基本上算是很值得大家研究的一個產業發展題目。

彩色CRT 曾是全球龍頭

 華映成立的時候剛好是全球映像管電視機(CRT TV)大行其道的年代,早期CRT的市場競爭激烈,華映母公司大同、在創辦人林挺生的堅持下,硬是把當時還在美國留學的二房次子林鎮源召回台灣,要他全權負責華映的整頓。沒想到這個唸過師大附中、淡江大學低調卻愛玩的小孩沒讓他失望,為了拚事業,他舉家搬到桃園的國際新城(華映八德總部附近),後來成功讓已經連續虧損10年的華映轉虧為盈,在馬來西亞、福州、英國蘇格蘭都有設廠,甚至一度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彩色CRT廠。1997年,華映在蘇格蘭投資設廠的時候,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都親臨剪綵,當時林挺生與林鎮源父子出席活動時,臉上是滿滿的風光無限。

 更精采的不只如此,1999年華映捷足先登、跨入當時最夯的大尺寸TFT-LCD面板量產,新廠落成啟用時、總統李登輝親臨華映主持開幕儀式,華映送給客人的紀念品,是一個仿青銅材質的鰲造型印泥台,銘牌上寫著「獨占鰲頭」四個大字,當真是台灣之光、產業英雄。當年工商時報還曾以頭版頭條的大篇幅,由筆者報導華映正式跨足大尺寸面板量產的新聞,算是正式開啟了台灣顯示器產業的世紀大投資時代。

集團鬧內鬥 元氣大傷

 怎麼說?因為當時的大尺寸面板量產技術由日、韓所壟斷,台灣完全拿不到技術來源,是在華映與多年技術夥伴日本三菱電機大力爭取下,才拿到相關的技術引進台灣,這一個大突破非常重要,因為華映突圍成功,後續其他的面板廠(如友達前身的達碁、彩晶、廣輝、奇美電子等等)技術來源才開始從日本進到台灣,在這一點上華映可說是功不可沒。

 可惜的是,後續大同、華映的集團內部鬥爭,大大損傷了華映的戰力,原本根據林挺生的規劃,大同由大房長子林蔚山(妻林郭文艷)接掌,華映由二房次子林鎮源主持,未料隨著林挺生年事漸高已無法掌控集團運作,2003年在集團刻意的運作下,屬意由二房三子林鎮弘接任華映董座,林鎮源黯然下台。2006年5月林挺生病逝,意外引發集團內權力布局的軒然大波,一齣齣宛如宮鬥的鬥爭戲碼在各大媒體廣為流傳。2007年林鎮弘也突然遭到撤換,華映的運作自此全歸大同掌控。一直到2013年12月林鎮源因為大腸癌病逝,從此大同二房的勢力幾乎在華映完全消失。

 身為林鎮源胞弟的林鎮弘,說來也算是個悲劇英雄,他接手華映時公司狀況並不好,等到公司好不容易要開始賺錢了,卻被換掉。到後來美國對台灣面板廠祭出嚴格反托拉斯制裁,林鎮弘也被捲入,以華映前董事長的身分到美國去服刑坐牢,是那一波台灣面板廠涉案服刑主管中、層級最高的人士。

家族包袱重 轉型不易

 說到這裡,曾經風光無限的華映,究竟為何會走上破產之路,其實本報一直都有相當詳實公允的報導,在此不擬贅述。以筆者觀察,華映一直都有家族集團的濃厚色彩與包袱,面對顯示器產業快速變化的生態,往往會有點類似大恐龍反應遲鈍的窘態。

 舉例來說,早年華映要切入背光板的自主零組件領域,同時間內有多組研發人馬在進行,但是最後卻做不了決定該由哪一種技術出線。這就是標準的「研發管理」無效率之一例,而類似的情況在集團內所在多有,長期下來對競爭力不利。

 其次,面板是標準的規模經濟產業,以現在台灣的大面板廠來說,友達與群創兩家公司,其實都已經是好幾家公司的合體,友達是達碁、聯友、廣輝所合併而成。群創是奇美電子、群創光電與統寶光電的結合體。連彩晶也跟零組件廠和鑫緊密結合。另一家也是老字號面板廠的元太(1992年成立,隸屬永豐餘集團),除了併購韓國面板廠之外,歷經多年營運浮沉、技術人力出走,但自己也還是掙扎著奮力轉型,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紙廠商。

 唯獨華映,因為大同集團的家族色彩太濃,在多年台灣面板廠持續整併的過程中,一直被孤懸海外、乏人問津,原因無他,因為大家覺得你太複雜,想談都不知道該找誰、哪個窗口才是對的接口,遑論後續實際合併上路到底能否產生綜效都是未定之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財務的運作一直不是非常透明,華映的產能不是特別大,但是財報複雜度卻相當驚人,這一點讓外部資源想要進入華映都會思考再三,等到真的財務陷入周轉困境時,銀行團多數都抱持保守態度,無人敢冒險一搏。也因此在漫長的48年之中,這家兩度大起大落的老字號公司,這回真的撐不過去、吹起了熄燈號,其間的營運因果循環,到底是天生歹命還是運氣不佳、造化弄人,令人思之扼腕,就留給讀者與投資人自己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