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922■文/張正田

台灣抗法戰爭 劉銘傳棄兵基隆

[兩岸史話] 台灣抗法戰爭 劉銘傳棄兵基隆

image
收存於河南「陳星聚紀念館」的陳星聚畫像。 (中華河洛暨開漳聖王文化研究會提供)

劉銘傳回到臺北城,發生了一件臺北人民攔住劉銘傳的轎子,跪請他切莫放棄臺灣,並希望他能好好保護臺北的事件,劉銘傳為此鄭重地允諾,力護臺灣抵抗法國。

六月十二日,法國政府正式下令「摧毀基隆港與市區並佔領附近煤礦」,法國海軍孤拔元帥受令後交由李士卑斯(Lespes)海軍少將執行,戰事正式觸發,李士卑斯集結法國海軍陸戰隊,要求基隆守軍負責人交出炮臺、撤除防務,基隆守軍負責人竟真的交出部分炮臺。

但當法軍通知基隆港內所有外國船艦說中法會正式開戰之後,基隆守軍負責人也知不妙,遂下令準備戰鬥,並將最新開戰狀況報告給劉銘傳。到了十五日,雙方正式開戰,劉銘傳也從臺北趕來基隆督戰,在基隆東北面的社寮島炮臺也就是今日基隆和平島的炮臺守將姜鴻勝,第一炮就命中法國軍艦,隨後並連發五彈、準確命中法艦三彈,旗開得勝,法軍遂一改正面攻擊之勢為側面攻擊。可是,這些基隆炮臺所能調整的射擊角度有限,有射擊死角,法國海軍改成側面攻擊後,炮臺竟不能再射擊敵軍,這讓法軍乘勢登島攻擊社寮島炮臺,雙方在今日和平島上廝殺了四個小時,姜鴻勝眼見守不住社寮島炮臺,遂下令轉進,放棄炮臺,守軍負責人曹志忠等人也下令沿岸炮臺暫時都後撤,想引誘法國海軍陸戰隊上岸,打算決一死戰。

六月十六日下午二時,法軍以為基隆防軍膽怯退卻了,在佔領了基隆大部分炮臺與市區後,就向市區南面獅球嶺高地大膽仰攻,守將曹志忠率軍在獅球嶺周邊高地與法軍決戰,以地利優勢獲得先機,劉銘傳見狀,也馬上增派右翼軍百餘人攻擊法軍東面,與左翼軍六十餘人攻擊法軍西面,對法軍形成三面夾擊之勢,法軍見狀不妙,紛紛逃回法國海軍艦上。此役,清軍大獲全勝,收復了基隆市區與炮臺,人心大振。光緒皇帝也下旨嘉獎,發內帑三千兩以犒戰士,軍氣大振。

這次海峽東岸的第一次基隆戰役在法軍失利後,法軍孤拔元帥又下令海軍轉攻海峽西岸的福州,福州方面卻不如臺灣方面表現的好,這連帶使臺灣來自大陸的後勤補給與當時非常發達的兩岸海上經貿都會受嚴重影響。

到了七月,法國海軍又跑回海峽東岸的臺灣基隆繼續攻擊,防守的清軍多次開炮還擊,第二階段的基隆戰役於是展開,法軍軍艦失利,遂改往滬尾也就是今日淡水轉進,劉銘傳見狀也前往佈防滬尾的防務。不料,法軍侵臺不成,竟封鎖淡水港,凡是往來臺灣的外國船隻與大陸船隻,均被法艦驅回,這對當時以外貿與兩岸貿易為主的臺灣相當不利,也是法國變相對臺灣形成了局部封鎖,當時臺北城許多人以貿易為生,貿易頓時沒有利潤,生意損失嚴重,所以對這些「西仔」大為光火,紛紛要求朝廷趕走「西仔」。但是雙方戰事卻進入了膠著狀態。

可是這時候,奉朝命來臺防守的劉銘傳竟然下令基隆必須撤軍,他是當時朝廷欽差防臺官階最高的大官,他命令基隆軍力棄守基隆前往淡水防守。這決定令眾人大惑不解,因為基隆如果撤軍,法國軍隊肯定會馬上佔領基隆。

基隆守將曹志忠質疑這道命令,劉銘傳卻要他:速速退兵、切莫多言。基隆廳的通判梁純夫也代表基隆民意,哭著求劉銘傳取消這道命令,可是劉銘傳根本不理他。

臺北知府陳星聚見狀,聯合梁純夫一起上書稟報鎮守南臺灣的臺灣道臺劉璈,劉璈也反對劉銘傳這道命令,但是此時臺灣官員級別最高的就是劉銘傳,他說了算。果然基隆一撤軍馬上丟失,法軍迅速佔領了基隆。消息傳開,全臺人心惶惶,民意頓時紛紛指責劉銘傳「通敵賣國」。

劉銘傳回到臺北城,發生了一件臺北人民攔住劉銘傳的轎子,跪請他切莫放棄臺灣,並希望他能好好保護臺北的事件,劉銘傳為此鄭重地允諾,力護臺灣抵抗法國。

根據當時臺北一些外國商人的說法,憤怒的臺北人以為劉銘傳要逃離臺灣,因此集體攔住他轎子,有人還拉住劉銘傳的辮子,對劉銘傳一陣怒打,並限制住他的行動,劉銘傳才不敢也不能再離開臺灣。不過這些外國人的傳言過於離奇,畢竟當時外國人士多少是歧視中國人,有些說法可能須考慮其真實度,且以我們的風俗民情,對朝廷欽差大人做出這種事情也頗難想像,因為這代表對皇上的叛亂,可說是大逆不道;這只能視同外國人反映當時民情,至於是否確有其事最好不宜當真。

劉銘傳經過這次目睹臺北民眾集體跪求陳請後,日後也確實做到防守好臺灣力抗法國的職責。約十年後1895年乙未抗日戰爭,最後一任臺灣省巡撫唐景崧見日軍登陸即棄臺北城內渡,簡直是遺臭萬年,歷史自有不同評價。

陳星聚作為臺北府的父母官,自然也不能坐視他管轄下的基隆廳被丟棄,他說:「臺北要口為基、滬兩處,基隆獅球嶺,法人一過此嶺即可長驅直入,郡城空曠,四面受敵,萬不能當。」這句話的意思即是說,臺北府的險要,就在基隆與滬尾這兩個港口,基隆有獅球嶺高地這一天險可守,法國一過這個天險便可長驅直入,而郡城所在的臺北府四面空曠勢將無險可守,不能阻擋法國人的入侵。陳星聚愛民以德,雖是文官,但早年在家鄉也曾辦過團練,應當了解最基本的戰守之道,所以才有前述上書稟告臺灣道劉璈之事。

不過劉銘傳在戰略上暫時捨棄基隆,以集中全部兵力守護淡水,可能也是就大局勢所考量,但在當時引起許多物議,左宗棠也為了撤守基隆之事參了劉銘傳一本,左宗棠的奏摺等同指責劉銘傳誤信屬下,指揮失當,希望朝廷命令劉銘傳速速收復基隆,這逼使劉銘傳為自己辯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