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923彭禎伶/台北報導

業者踩紅線?金管會被逼出手

 壽險公司總是要壓線、老想劍走偏鋒,金管會只好出重手。2020年壽險業有五大烏雲罩頂,除了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死亡保額比率,保險局出手管理利變保單宣告利率,與提高新台幣債券ETF風險係數,證期局限制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接連募集等,都會衝擊明年保費及營運。

 全球已開發國家都陷入低利率或負利率環境,台灣二年期定存利率也已19年都在3%以下,近12年更都在2%以下,壽險業在這十多年來以連動債投資型保單、六年期儲蓄險、利變年金、利變壽險、類全委投資型保單、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型保單,大量吸取新契約保費,一可降低平均資金成本,提高獲利率,二可以提升市占率及能見度。

 壽險業這十年來幾乎每年吸金2~3兆元,今年更是半年資產就增加2兆元,除了債券增值,利變壽險前八月新契約保費逾4,900億元,加上利變年金已占前八月新契約保費近58%;保險局發現很多公司都以法規「上限」在宣告利率,即規定宣告利率不要超過過去24個月移動平均投報率加2碼(1碼是0.25百分點),例如過去2年美元投報率可能3.5%,加了2碼就是4%,壽險公司宣告利率就是4%。

 保險局認為,法規上限是要求大家注意風險,但多家公司都是「壓著線」宣告,且過去投報率不等於未來,若後續投資虧損,就會創造新的利差損,若利率上升,保戶則可能解約,過度銷售利變保單,當保戶解約時,將可能出現流動性風險。

 沒有連動債保單後,壽險公司近二年大賣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投資型保單,多是6~7年到期的一籃子債券,但保險局擔心銷售過程沒有說清楚,若保戶不知道此商品「不保本不保息」,就可能出現投資糾紛,因此除了要求銷售時強化風險說明,證期局近期也嚴控投信不得連續募集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再來是國外投資避險成本增加,壽險公司就大買國內投信發行的新台幣計價債券ETF基金,到8月底已投資新台幣9,967億元,占國內此類基金規模的95%以上,9月即可望投資破兆元,這種實際上全都投資海外債券、卻算國內投資的手法,保險局擔心有法規套利問題,因此準備加計匯率風險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