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011

年度競爭力報告啟示錄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日昨發佈「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141個受評比的經濟體中,台灣排名第12,較上年進步1名。同時在東亞地區,則僅次於新加坡、香港和日本,位居第4名,領先韓國及中國大陸。

 在當前國際經濟情勢波詭雲譎,各方對全球經濟前景普遍看衰,連輕率掀起美中貿易戰火的美國,都因而在競爭力排行榜中讓出冠軍寶座退居第2,我國能夠逆勢上揚,自然是殊屬不易,不啻讓爭取連任的蔡總統,意外獲得天外飛來的禮物,而時間的巧合,更形同讓今年的國慶,在炫爛的煙火秀之外額外增添光彩。

 能夠受到WEF的肯定,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就如同香港從去年的排名第7一舉躍升到今年的第3,可以想見在受到欲罷不能的街頭抗爭干擾影響下,明年排名恐將有所滑落。因此,台灣今年的排名能夠上升,其實只要高興一天就好,畢竟,台灣夾處美中兩強相爭的烽火下,如何絕處逢生,甚至左右逢源,無疑是台灣當前所面臨最嚴峻的考驗。然而,外部情勢的發展走向,並非我們所能掌控。因此,如何健全我們自身的體質,以提升在全球的競爭力,無疑是上自執政團隊,下延工商產業、教育學研單位,乃至於各不同社會層級,所需共同努力的當急要務。否則一時排名的升降,就如同節慶煙火,到頭來終歸是一場空。

 檢視WEF評比各國競爭力的參考指標,共區分為4大類、12個中項評比項目及103個細項來進行評比。以台灣今年位列12名,則按理說每個中項和細項的排名都應該在所有141個受評國家的前十分之一才算合理。而即使不能在每個項目的排名都維持在前十分之一的高標,則至少總應該排名在前三分之一才對。如果落在中段班甚至後段班,則恰可顯示台灣在這些項目中競爭力與排名還有強化和提升的空間。

 依據此一相對寬鬆的標準,則在第一大類有關「環境便利性」之下所涵蓋的體制、基礎建設、資通訊使用及總體經濟穩定等4個中項,共有2個細項排名偏低,包括「解決爭端的法律效率」只排名70,以及「政府能否有效地應對變遷」排名62。這一排名結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反而是凸顯政府體制的僵化,不止影響施政效率,甚至無以應對快速的外在情勢的變化。如果依然故我,而人進我退,則明年的總體排名甚至可能因而受到牽累。

 其次,就第二個大類有關「人力資本」所涵蓋的健康和技能兩個中項來看,同樣也有兩個細項排名偏低。其一是「中等及高等教育者具備企業所需技能的程度」排名59,以及「教學重視創意與啟發之程度」排名54。這兩個細項的排名狀況,顯示台灣在人才培育方面的不足甚至是落後,而包括科技部長陳良基與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都曾對此感到憂心。放眼未來,人才不足的窘境,更將成為決定台灣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子,自然也是相關部會以及教研單位不可旁卸的職責了。

 另就第三個大類有關「市場」所涵蓋的產品市場、勞動市場、金融體系及市場規模等四個中項來看,排名偏低的細項包括「平均關稅稅率」排名65,「關稅複雜度」排名88,「僱用外國勞工容易度」排名88,以及「商品及勞務輸入占GDP之比重」排名41。其中前3項與政府的體制規範與效率有關,後一項涉及對市場開放度的評斷,自是有檢討改進的空間。

 最後第四個大類有關「創新生態體系」所涵蓋的商業活力和創新能力兩個中項來看,也有兩個細項排名偏低,包括「破產法規架構」及「開辦新事業需要的天數」等兩項排名均為59。而其所反射出的,還是法規的未能與時俱進和行政效率低落,成為創新者的痛點。

 總括這十大排名偏後的細項,無疑拖累了台灣在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力道。為此,國發會也表示將做為改進重點,但口說無憑,明年的「競爭力報告」就會給出答案,大家不妨拭目以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