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112■資料來源:揚子晚報(文:季娜娜)

柴燒藝術節 交流火花點亮宜興

古龍窯開窯 24位國內外陶藝家聚集創作21天

image
加州的康拉德.卡林彭拿到自己的作品。
康拉德.卡林彭的作品正在裝窯。
開窯現場 。
工人取出燒製的成品。

600年窯火生生不息的江蘇宜興前墅龍窯,10月18日迎來了首屆柴燒藝術節暨龍窯開窯儀式,11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24位陶藝家,在此進行了長達21天的集體創作和藝術交流。融匯東西方陶瓷藝術精粹的陶瓷柴燒作品,揭開神祕面紗。同時,來自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以及挪威的陶藝家們向江蘇宜興市丁蜀鎮人民政府捐贈了他們此前創作的柴燒作品。

龍窯,是從前人們用來燒製陶瓷品的專用爐窯。而宜興丁蜀鎮的前墅龍窯,是目前國內僅存兩座仍以傳統方法燒造陶瓷的其中一座龍窯。它從明代至今,熊熊爐火生生不息,直到今天,當地的陶瓷製品還在龍窯裡燒製,因而也被譽為「活著的古龍窯」。來自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以及挪威的20多位陶藝家在此進行了長達21天的集體創作和藝術交流。

來自美國加州的康拉德.卡林彭表示,他從事30多年的陶藝工作,之前在家鄉燒製作品從來沒有用過柴火,而且此前燒製的窯洞也沒有這邊的大,他這次用紫砂泥,以及其他材料創作了一些面具、鳥、花瓶等作品,燒製的木材用了近5噸,雖然還沒有見到最終的成品,但是馬上就要去龍窯一看究竟,內心非常期待。

他還提到,宜興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他回到國內後一定會推薦更多的陶藝家們來這裡看一看,說不定可以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范澤鋒表示,從古至今,人類燒製的材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早的時候是土窯燒製,用柴火或者樹葉,後來演變成煤、氣、油等,每個材料燒製的產品都有不同的特點。

他解釋,柴火燒製時,裡面含有碳酸鉀、鐵、微量的金屬元素等,這些元素在燒製過程中是無法控制的,因此陶藝家們對燒製的每一窯裡的作品都會有期待,甚至有精品的出現,這是所有陶藝家們所追求的。而用煤、氣等現代化手段進行燒製,它的成品是固定的,其燒製的產品結果是可以預料到的,沒有偶然天成、巧奪天工的結果出現,這是古代和現代最大的區別。

宜興市丁蜀鎮的鎮長任飛表示,舉辦的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是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與鎮政府共同打造的國際柴燒藝術節品牌,旨在宣傳柴燒這一古老而又現代的陶瓷藝術門類,將著名陶瓷產區與國際陶藝緊密結合,傳統柴燒藝術與高校教育無縫對接,使柴燒藝術在傳承中得以創新,在融合中得以發展。

鎮政府將在此次活動的基礎上建立「柴燒藝術交流」主題論壇,為海內外陶瓷藝術家提供一個國際化視野的專業交流平台。

通過這個平台,將更加深入的探討柴燒文化、柴燒專業技法、柴燒藝術創新等未來發展之路,使陶瓷柴燒藝術節成為一場國際化與專業化的陶瓷柴燒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