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112

台灣將成為真正亞細亞孤兒

社評

image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歷經28輪談判,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15個國家宣布文本談判已經全部結束,市場准入談判也已實質性結束,各國將在排除印度的情況下正式簽訂協議。RCEP涵蓋經濟體最多,人口總數達22億,GDP高達29兆美元,出口額也高達5.6兆美元,均占全球總量3成左右,這意味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將宣告成立。

RCEP談判決定排除印度,顯示參與各國不願再因為個別國家的裹足不前而浪費時間與機會,在美國掀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環境之下,參與RCEP的15個國家用行動證明他們對自由貿易的堅持。被排除在外的台灣,面臨尷尬的處境。

一方面,台灣亦步亦趨緊緊跟隨的美國,在經貿問題上已經無法得到區域內各國的支持,其貿易主張甚至與其他國家背道而馳,台灣夾在二者之間,處境頗為困難。另一方面,蔡政府上台之後就大力推進新南向政策,而RCEP在很大程度上與新南向國家重疊,如果蔡政府不思考化解之道,那就說明他們的新南向政策根本就是喊假的。

事實也是如此,面對外界的質疑,經濟部還在忙於粉飾太平,自稱台灣與15個成員國的出口貿易有7成是零關稅,僅3成會受影響。既然如此,那麼台灣又何必與相關國家商簽FTA?台灣又為何迫切想要加入CPTPP?

蔡政府有意迴避某些事實,實際上,RCEP只不過是一個開始,各國第一步是降低貨品關稅,接下來則是深化成員國之間的分工合作,重新分配產業的供應鏈,形成更大範圍的產業集群。當然,這些還只是貨品貿易的層面,除此之外其實還有服務貿易的逐漸開放,包括金融、科技合作、物流、電商以及智慧財產權等領域,而最終的結果,當然就是推進經濟一體化。

這些正是多年以前歐洲煤鋼聯營走向歐共體進而發展成為歐盟的標準流程,換言之,亞太區域的這15個國家,已經開啟了經濟全面融合的進程,過程中雖然注定還有諸多障礙和困難需要克服,但不必懷疑,只要方向和目標一致,前路自然一片光明,這同樣也是歐洲經驗給我們的啟示。

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出,台灣要面對的絕不僅僅是貿易領域的可能損失,最重要的是台灣即將自外於區域融合的大趨勢,甚至可能真正淪為「亞細亞的孤兒」。照此邏輯發展下去,台灣可就是代誌大條了。

面對這一潛在的巨大危機,我們不禁要質問這個深陷選舉思維的蔡政府,到底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蔡政府的經貿團隊乃至國安團隊,特別是號稱擅長經貿談判的蔡總統本人,到底有何因應之道?

事實上,蔡政府深知問題的癥結所在,大陸的態度至為關鍵,因為大陸在RCEP談判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現在兩岸關係不睦,台灣不在兩岸政策上做出調整,就不可能獲得參與的機會,正如外交部長吳釗燮所公開承認,台灣參與RCEP的機會不高。因此蔡政府決全力以赴爭取加入CPTPP。

然而,CPTPP橫跨太平洋,要想發展成為區域融合型組織,困難極高。換言之,就算台灣能夠最終加入,也依然只是在降低關稅壁壘層面取得進展,對台灣融入區域整合進程,並無多少幫助。殘酷的現實在於,就連CPTPP的加入都困難重重,加入CPTPP必須克服的貿易障礙難度極高,與相關國家的談判裹足不前。

蔡政府慣於操弄意識形態,面對真正的問題就陷入一籌莫展狀態,只能動用文宣力量混淆視聽,社會瀰漫鴕鳥心態,彷彿只要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台灣緊抱美國大腿就自然會坐收漁翁之利。

只可惜國際經貿、政治格局並非如蔡政府所渲染的樂觀,恰恰相反,情勢對台灣愈發不利,繼續蹉跎的結果就是發展機遇進一步流失,未來就算台灣實現政黨輪替,新的執政黨想要撥亂反正,恐怕也不見得就能盡如人意,這也是真正愛台灣人們心急如焚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