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118■顏瑞田

高雄國際機場 還要再談30年嗎?

迄今,大自然一件很確定的事情,就是人生一定會抵達終點站,面對死亡,唯一的不確定性,就是何時死亡;另一個必然的常態,就是一個城市的發展,如果缺乏長遠規劃、執行,面對全球城市競爭,一定不進則退,如果大家想要高雄還有將來的經濟榮景,規劃興建全新現代化的國際機場,因應未來20年、甚至50年的需求,勢在必行,主政者不能再紙上談兵了。

如果1990年代,前經濟部長蕭萬長推動高雄亞太營運中心,提出配套的南星計劃填海造陸,在高雄外海興建國際機場能夠落實的話,高雄現在早已擁有如同香港赤鱲角的全新機場,也不用羨慕新加坡有個樟宜機場。

而高雄的小港「國際」機場,雖有亞洲航線,但想要從歐洲或是美國直飛高雄,仍然無從而入,即使從桃園入境,得轉搭將近2個小時的高鐵,試想,如果你來自美洲或歐洲,為何要到高雄?除非高雄的某些公司,擁有所屬產業鏈的獨門技術,所謂「山不在高,有龍則靈」,應該是這個道理。高雄目前並非沒有全球領先的產業鏈或技術,只是不多,未來,在國防、航太、風電、半導體封裝、體感科技等陸續成型後,也許有機會,也許會有更多的頂尖產業進駐,要看橋頭科學園區和仁武產業園區的開發和產業效應。

大家現在很清楚,小港機場已經飽和,但旅客結構和航班結構是脆弱的,無法為高雄帶來豐碩的國外消費旅客,反而是廉航從高雄載離更多前往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國家觀光的南台灣旅客。

受到先天結構的限制,小港機場必須宵禁,跑道等設備只能翻新或勉強延長,即使花費500億元更新,歐美商務客或觀光客還是絕緣體,小港機場只能分食部份亞洲客運航班、以及小型貨機航班。

在政治領域裡,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狗搖尾巴」(The dog wags the tail)代表強國永遠支配弱國,也可衍生到政治永遠影響經濟,執政者永遠影響人民的生計,但這個話也可倒過來,變成「尾巴搖狗」(The tail wags the dog),例如北韓挾持核彈威脅,想要擔綱主角,影響美國、大陸,凸顯自己的重要性或影響力。

高雄國際機場從1990年有了一次全新的興建規劃迄今,將近30年了,小港機場依舊,「狗搖尾巴」看來似乎沒有結果,如果食人民俸祿的中央大員或是執政者缺乏長遠眼光,再無果斷執行力,10年之後,甚至30年過後,大家還是針對同一議題,重覆討論、研究,最後,小港機場還是區域性的小港機場,高雄的產業和經濟還是原地踏步,希望不用人民或產業群起大反彈,來個「尾巴搖狗」,快快搞定,給高雄一個全新的國際機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