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206陳碧芬/台北報導

數位身份檔案 未來銀行經營核心

 英國金融科技聯盟(FinTech Alliance)主席Alastair Lukies指出,數據和資安,是未來銀行經營核心,未來金融科技最適環境的「開放」生態,會讓數位資料成為金融業的重大資產。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指出,客戶未來將開始透過數位身份檔案(Digital IDs)加強管理自己的個人資訊,銀行業則要致力扮演「信託代理人」的角色,以管理、發展和保護客戶的數位身分與個資,及早準備好與第三方服務業接觸。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負責人葉清玉指出,「隨著科技和數據應用上的進步,銀行將於十年內,可為客戶提供超個人化及高度自動化的服務,從而取代以產品為主導的傳統金融產品服務方式。以滙豐台灣為例,目前已有超過八成的個人銀行交易,均透過數位方式進行。

 滙豐集團與金融科技專家 Markos Zachariadis 教授發布最新報告「未來銀行─數碼金融時代(Banking of the Future: Finance in the Age of Digital)」,認為掌握了新的數據來源和分析技術,銀行可以更了解客戶的需要,從而提供合適的理財服務,並開拓新的收入來源。

 數位銀行服務已逐漸成為主流,因而可提供更多金錢交易和人類互動間的數據供分析。

 對於未來十年間的可能轉變,擔任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金融科技及資訊系統教授的Markos Zachariadis指出,最關鍵是科技創新,將令消費者更易獲得所需的銀行服務,現在銀行對客戶主要提供金融產品,例如存款、放款及投資產品,未來銀行將可根據客戶的數據檔案,作出最合適的金融建議。

 葉清玉提醒,即使數位平台的數目日漸增加,服務規模不斷擴展,與客戶之間的信任,仍是未來銀行服務的核心。「未來銀行」的營運模式中,客戶將更依賴可信任的關係,銀行可望因此成為客戶使用公用事業或零售商等第三方服務的「信託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