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115彭禎伶、魏喬怡/台北報導

國外投資若不減 顧立雄:壽險避險成本難降

 2019年壽險業避險成本恐上看2,800億元,再創新高。金管會主委顧立雄14日表示,只要壽險業國外投資金額維持高水位,避險所需成本就「不可能降太多」,但國外投資可有較高的報酬,才能推升壽險獲利創新高,由於國內市場難以胃納這麼多的壽險資金,所以每年逾千億元的避險費用,成為必要支出。

 新台幣升破2字頭,已來到29.94元的一年半新高,壽險業的避險成本也居高不下,壽險業者是不是又可能要向金管會求救、要求鬆綁相關規定?對此顧立雄表示,2018年底因為股債市雙跌,新台幣又升值,這是「不尋常情況」,壽險業才會打算要求相關紓困措施,2019年股債市都回升,雖然相關避險成本仍是「相當相當的高」。

 但顧立雄認為外匯準備金是用來平滑因匯率造成的損益波動,不能取代避險成本的支出,壽險公司應有效控管投資風險,資產配置要合乎金管會要求外,「一定比率的避險,仍是必要的」。也就是金管會不可能再放寬外匯準備金的相關規定,也不打算再借第二桶金,壽險業想賺海外投資較高的收益率,就必須付出應有的避險成本。

 壽險業2019年購買換匯(CS)、無本金遠期外匯(NDF)就花了新台幣1,838億元,顧立雄坦言,這些錢是一去不回頭,就是列費用,只要壽險業收這麼多保費,就只能到海外投資,因為國內無論股市、債市或不動產市場都沒有那麼大的胃納量,而國外投資有高收益,就必須付出一定的避險成本,這是相對的。

 壽險業到去年11月底國外投資已近17.6兆元,雖然國外投資速度減緩,但仍是占其可運用資金近67%,只要國外投資持續增加,避險成本就難以下降,並可能不斷創新高。

 此外,2020年壽險業也會開始試算接軌IFRS17的確切缺口,另外新的清償能力監理(ICS),也預計2025年接軌,會比照銀行有核心資本等要求,亦是可能增加普通股增資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