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227文/吳筱雯

分散風險策略 不敵疫情天算

 蘋果iPhone同個零組件要有一個以上的供應商,以分散風險,這是長久以來的布局策略,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中國後、又蔓延韓國後,就算蘋果已將組裝、關鍵零組件分散至多個供應商,因供應商不是在中國、就是在韓國,分散供應鏈風險恐也不敵「天算」。

 蘋果在2007年開賣第一代iPhone時,重要關鍵零組件、組裝廠,都是單一供應商,產品一炮而紅、銷售量越來越大,為降低風險、順便讓供應商「自相殘殺」以獲取最佳成本報價,大多數零組件與組裝廠都是雙供應商、甚至是多供應商。

 比如iPhone組裝從2011年底起由鴻海獨家、變成與和碩兩家共存,之後加入緯創,即使iPhone的銷售量很難再增長,蘋果仍積極物色新代工廠,外界曾傳出大陸的立訊有機會在後年成為第四個代工廠。

 又如iPhone X於2017年問世起,高階機種都改用AMOLED面板,蘋果不願被三星一家「綁架」,第二年將LGD也拉進來。iPhone手機鏡片供應商也從只有大立光,變成與玉晶光共享訂單,例子不勝枚舉。

 不過分散風險的策略,碰上COVID-19疫情便破功,蘋果將AMOLED面板訂單分散給三星、LGD,但產能全在韓國,iPhone組裝訂單交給鴻海、和碩與緯創,但99%產能都在中國,當中國手機供應鏈復工不佳時、或若韓國疫情告急時,集中策略反造成交貨瓶頸。疫情告終後,蘋果會不會痛定思痛、重新檢視供應商產地,別再重蹈雞蛋放同一個籃子裡的覆轍,是眼下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