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605魏喬怡/台北報導

核貸救命錢...拚量也拚溫度

 讓銀行行員忙翻天的10萬元勞工紓困貸款都用去哪了?在件數、核保數都衝第一的中信銀統計指出,此次客戶申請紓困的用途絕大多數是為了家庭支出等一般消費(占86%),有7%是為了個人自營的事業,借款做投資用途占比約7%,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副執行長楊淑惠指出,由此可看出「救命錢」占大宗,中信銀拚量的同時更重「服務的溫度」。

 楊淑惠指出,此次中信銀能不到二個月的時間內承接逾28萬件貸款量,主要得力於網路,據中信銀統計,有97%的案件量來自網路,只有3%是以填寫紙本申請書的方式申請。

 楊淑惠指出,雖然大部份案件來自網路,但中信銀「服務的溫度」並不減。中國信託了解,每一筆紓困貸款都可能是一個家庭的救命錢,因此同仁都願意盡力協助客戶取得貸款資金,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仁想盡辦法為一位計程車司機辦理紓困貸款的案例。

 楊淑惠表示,受到疫情重創各大風景區觀光與相關交通的影響,有位計程車司機的收入也大幅下降,他上有父母,下有幼子,太太失業,身為家中唯一經濟支柱為了籌措幼稚園費用及生活開銷,主動向中信銀申請貸款。但由於該司機並沒有投保勞保,必須另外提供相關的資料。

 同仁了解後得知,該司機在高鐵站有排班,因此協調司機向高鐵取得排班班表,並以車上的跳表資料當成收入相關資料,在歷經波折後,還是成功幫這位司機取得資金。

 楊淑惠強調,該案不是特例,但此案充分說明中國信託同仁不會嫌麻煩、請客戶去其他銀行辦理,而是貫徹「以客為本」的精神為客戶服務。

 楊淑惠指出,雖然透過智能化的數位能力與自動化處理,節省了868個人力,但紓困貸款服務的設計、執行和修訂仍涉及銷售人員、櫃台人員、電話服務人員、徵信與審查人員、風險政策人員、產品規劃人員、作業人員、資訊人員等各種不同功能的同仁,這些和紓困貸款直接相關的人員合計超過1,200人,仍一起為提供客戶更便利的貸款服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