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703

推動金融科技整合發展刻不容緩

 於今年5月20日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才接手金管會主委的黃天牧,在上任的第一場記者會時,承諾將在8月底前提出可讓金融發展「長治久安」的六大興利方案。其中,針對「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的方案,黃主委果然劍及履及的在6月份,先後舉辦了兩場金融科技座談會,分別邀請金融科技新創業者,及各金融實體機構負責人與會。黃主委並在會中強調,科技及金融業者的聲音,金管會都會傾聽,在經過篩選後將納入未來的政策方向。

 容或是受到黃主委不預設立場虛心傾聽的激勵,果然引發與會業者的大鳴大放。除了各就本業經營發展所面臨的困境提出建言之外,更為引人矚目的,則是針對台灣發展金融科技的議題,呈現出金融科技新創業者,與實體金融機構業者,兩者之間立場互異的現象。

 先是在6月17日的第一場座談會中,與會的台灣金融科技董事長王可言,就在檢討台灣推動金融科技邁入第五年,但成績並不如預期時,指出其中的癥結,一個是台灣的金融監理法規為正面表列,匡限了諸如區塊鏈等新金融科技的發展。然而如區塊鏈其實是可以在雲端跨國進行,從而區塊鏈金融科技跨國業者,其實不必在台灣設立分行就可以進來執行業務,讓金管會很難監理,而當金融服務自主權不在本土公司手中,則將會影響台灣金融市場的穩定。

 王可言所提的另一個癥結,則是直指既有的金融業者其實是視金融科技業者為競爭者,在透過各種方式泥阻金融科技業者的發展空間下,從而導致台灣整體的金融科技發展進步不大,甚至「算是落後」。

 在金融科技新興業者表述他們過去五年發展所受到的匡限之後,緊接著在6月29日的第二場座談會中,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也直白的指出,在發展金融科技與開放銀行資料的趨勢下,已經出現大家都在搶銀行(的客戶)的現象。接著進一步發出不平之鳴,指出新創、科技大廠搶銀行客戶資料都不受法規限制,但既有的實體金融業卻要受到法規的層層制約。李長庚因此語重心長的呼籲,金管會應鬆綁既有的相關法規之要求。

 歸納這兩個場次的座談,針對如何加速推動台灣金融科技的發展,新創業者與既有實體業者之間,各自從本位的角度和立場提出建言,不論是視對方為競爭者,或是怪罪於法律規範立足點的不平等,其實共同的心聲就是寄望金管會加速與擴大既有法規的鬆綁。

 新、舊金融業者這種由衷之言,讓黃天牧主委也心有戚戚焉,因此在29日主持完第二場金融科技發展座談會後,也就感性的說:「我真的覺得時不我與,台灣(發展金融科技)被期待很深,可是我們的進展仍有很多空間可努力。」

 解讀黃主委「時不我與」的說辭,一方面顯示他的勇於擔責,認同台灣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進度其實並不如外界期待,進而表示今後必須要趕進度。但另一方面則也流露出他的無力感。事實上,加速推動金融科技化,金管會固然是責無旁貸,但不論是業者所期待的鬆綁法規,建立金融創新的容錯機制、建立金融業開放資料共享的時間表等,正如參與第一次座談的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蔡玉玲所提,金融科技發展常花很多時間在跨部會協調,因而期待金管會能夠出面協助排除障礙。但不只跨部會協調效率不彰是金管會深有同感卻又無奈的痛點,兩次座談會中,不同性質的新、舊金融業者之間也相互視對方為競爭者,因而各自提出對己方有利的建言,但卻可能讓金管會陷入「順了姑意逆嫂意」的兩難局中。也就難怪黃天牧主委會有感而發的擔心,台灣的金融科技發展,會是「時不我與」了!

 沒有錯,網路時代降臨,其無國界的特性,讓各國的政府治理陷入前所未見的困境。前網路時代,各國可以關起門來自掃門前雪,只要法制健全即可獨善己身。但是隨著網路科技的不斷演進,新科技所帶來顛覆性創新,讓原先再怎麼完備的法律規範,也變得漏洞百出。今天傳統金融業者所面臨的金融科技化的挑戰,前車之鑑其實就是傳統媒體在面臨網路社群媒體的衝擊後,所受的影響已經是不堪回首。因此,除了寄望金管會加快建構出台灣金融科技發展的路徑圖之外,傳統實體業者與科技新創業者之間更應跳脫零和競爭的思維,主動進行新舊之間的有機整合。否則,即使任何一方壓倒對方,面對侵門踏戶的跨國金融科技巨鱷,任何一方其實全都是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