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802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韋音如

中國貿易進一步多元化 韌性明顯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導致中國的生產鏈中斷,全球一些經濟體和企業也重新思考與中國的貿易聯繫程度。但是減少對於中國的貿易依賴並非易事。這是因為在疫情爆發或是中美緊張局勢升級之前,儘管亞洲的供應鏈已經開始出現移轉,中國仍然高度融入電子、汽車和製藥等許多關鍵產品的全球生產鏈。

 事實上,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作為按照購買力計算的最大經濟體,它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自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作為商品貿易大國的顯赫地位有所上升,它在全球進口的份額從4%躍升至現今的11%,而出口份額則從4%增加至13%。

 特別是在上半年的嚴峻考驗中,中國的出口再次表現穩定,並貢獻了1,600多億美元的順差,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此表現有賴於中國產出抗疫物資帶來的一次性優勢,也有部份結構性的因素,例如,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在出口中占比較低,但是無論如何,外貿數據展現的韌性都為中國經濟提供寶貴的安全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認為,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仍能夠保持正成長的主要經濟體,儘管成長幅度較小。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發達國家經濟體將收縮8%,而中國以外的新興經濟體收縮幅度為4.6%。IMF的估算進一步顯示,中國2021年的經濟水準將回升至2019年的水準之上,而美國和歐洲的GDP水準仍將低於疫情前的水準。

 此外,如果全球經濟在今年下半年以低於預期的速度復甦,對於中國商品需求的減少將對中國產生溢出效應。IMF預計今年全球貿易將萎縮12%,但與歐洲和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相比,中國的經濟以內需而非外需為主導。疲軟的外部環境意味著中國政府將繼續保持刺激力度,以避免今年經濟成長出現收縮。

 投資市場而言,與其他地區相比,未來的9至12個月,中國股市有望得到較為樂觀的經濟前景以及估值相對便宜的支撐。隨著積極的信貸和財政刺激措施的影響逐漸在經濟中顯現,中國工業利潤全年取得正成長或將支持企業盈利和股價的回升,中國股票的估值也變得不那麼昂貴。

 同時,中國貨幣政策的著力點轉向寬鬆效率,並且更為關注結構性、直達性和傳導效率的提升,這種整體寬鬆的環境仍然有利於中國國內需求的回升。隨著經濟的回穩,上市公司業績也有望顯著回暖。

 各主要經濟體開始不同程度的解封措施,也帶動實體店鋪的人流復原,但後續的恢復力度仍需要關注消費力的回升。從行業格局的角度來看,由於中美角力持續變化,行業走向逆全球化,具備分散的客戶組成、供應鏈呈現區域布局,以及數位技術為主的廠商將有成為疫情下的新亮點。

 此外,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中國的應用場景十分豐富,前景相當廣闊。

 其次,線上消費今年以來獲得市場追捧,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大幅度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因此許多企業的商業模式也不得不隨之調整,我們仍繼續看好線上消費以及電子商務的成長空間。

 其他如5G、雲端計算、新能源汽車等行業也都有較大的上升空間。當大量半導體需求開始導向中國國內的時候,中國企業的技術進入正迴圈,成本有望下降,因此我們也看好中國半導體深度化的長期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