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808

提振台灣經濟成長動能的策略

 今年(2020)年初,蔡英文總統以817萬票的高支持度連任成功,但接踵而來的考驗是,新冠肺炎的復育與重建、美中貿易戰後供應鏈重整的規劃,以及台灣和中國大陸低盪關係的持續。

 如果兩岸關係不易改善,那麼操之在我的籌碼為何呢?就短期而言,第一,經濟的重建跟復育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避免企業倒閉、擴大失業,加速台灣企業的數位轉型與擴大台灣防疫成功後的品牌效益,均是重點。

 第二,台商回流、擴大投資,扣合台灣產業的升級與轉型。第三,隨著中國投資環境的惡化、美中貿易戰,以及新冠肺炎的衝擊,台商加速全球布局,進行供應鏈的調整。但如何協助他們有秩序的布局,突破海外投資的障礙,並做為政府的後盾,值得正視。

 長期而言,服務業的鬆綁與產業化,並把台灣的超額儲蓄、過剩的保險資金導入服務業,帶動投資,精進商業模式、創造高階人力的需求,是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其次,數位經濟的源頭在美國,鏈結美國數位經濟的生態鏈,以及成為美國再工業化的策略夥伴,強化雙方更深層的經濟合作,才能避免成為美國政治上的棋子,而可以扮演美國經濟上的忠實夥伴,尋求雙贏的策略。

 以下我們分別就上述重拾經濟成長動能、追求台灣經濟永續成長的戰略加以分析。就台商回流而言,隨著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的影響,台商回流、擴大投資,在未來兩、三年仍將持續進行,必須好好把握,並扣合台灣的產業升級,才能追求經濟的永續成長。

 目前台商回流、擴大投資台灣,估計高達上兆元新台幣。再加上〈海外資金匯回條例〉通過後,預計可以吸引不少資金回流。不過,台商回流、擴大投資,均有一定的時效性,過了時間,效益與意願均將逐年下降。因此,政府在欣喜海外資金回台投資,帶動經濟成長、活絡產業、創造就業機會之餘,也應扣合台灣的產業升級,有效落實推動台灣的四大中心,包括高科技研發中心、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高階製造中心、綠能研發中心等目標。

 在後新冠疫情的重建及經濟復育方面,雖然台灣的防疫做得成功,但是台灣經濟也沒有太多樂觀理由,因為跨境的航空、觀光並未恢復,加上全球經濟下滑,勢必衝擊台灣的出口貿易。因此,除了紓困、融資之外,振興經濟的財政支出、基礎建設支出,以及和紓困融資結合的產業升級努力,仍不可輕忽。尤其是台灣的紓困金融雖然號稱1.05兆元新台幣,但扣掉紓困融資的部份,只剩下3千多億元,最近雖追加了紓困3.0的特別預算、三倍券振興方案,仍只有GDP的3%多,和世界各國相比有所不足,紓困、融資及振興經濟的經費,應做滾動式調整。

 就台商的全球布局而言,大企業的人力資金多,海外投資的困難比較容易解決。但對中小企業而言,缺乏人才資金,到東協、拉丁美洲、東歐國家布局,有其事實上的困難。新南向政策的遲遲無法進展,缺乏落地策略是一大關鍵。因此,在目標國家、目標市場,協助廠商建立經貿運籌基地,提供倉儲、轉運、展示中心、供應商與通路商媒合基地,協助中小企業降低海外行銷的障礙,有迫切的必要性。

 至於中長期政策方面,數位經濟時代的規劃,更是重中之重。但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經濟體,企業仍停留在數位化財務、行銷上,和商業模式的結合困難重重。政府應多多提供標竿案例及財務支援,企業才有誘因投入。

 其次,全球數位經濟的技術源頭仍在美國,因此,透過創投投資美國企業、併購美國公司,加強兩國的人才、技術、商業模式交流,鏈結美國數位經濟生態系的戰略相當重要。如此,使台灣和美國的合作,由政治延伸至經濟,由「筆尖」國家擴大至「筆桿」、「筆筒」乃至戰略夥伴。

 最後,加速鬆綁服務業,協助它們產業化,使台灣目前高達10兆元新台幣的超額儲蓄,以及20兆以上的保險資金,可以導入國際醫療、雙語教育、資產管理、長期照護等服務領域,協助上述產業全面脫胎換骨,在大量資金挹注下,有效精進商業模式,創造高階人力需求。如此,才有助於青年爭取高薪的就業機會。

 「上帝關了一扇門,也會為你開啟另外一扇門。」但是我們必須把門,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如此才能華麗轉身。也就是說,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為台灣帶來新的挑戰,但也帶動了台商回流、台灣防疫品牌的效應,以及和美國經濟鏈結的機會。當然,我們也必須要好好把握,抓住機會升級轉型,尋求下一波經濟永續成長的來源。如此,台灣才能在惡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