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824■記者吳泓勳/專題報導

ECFA優惠失 機械輸陸驟降

早收清單利基泡湯 在陸市占恐跌5%

image
ECFA若中止,對台灣工具機衝擊很大。圖為2019「台北國際工具機展」。(外貿協會提供)
在福建設廠的台企泰峰金屬工業,員工在生產線上作業。(中新社)

目前台灣工具機業者約有50多家在大陸設廠。比較近10年機械產品出口數據,業者指出ECFA生效前後雖然出口大陸金額、占比未持續提升,但早收清單項目確有明顯助益。如果ECFA終止預估受影響較大業者為工具機和機械產業,將對台廠出口競爭力、利潤率造成衝擊,研判原受惠業者在大陸市占可能下滑4至5個百分點,折算出口值減少0.8至0.9億美元。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之前也曾表態,認為ECFA利大於弊,業界希望兩岸政府展現智慧來對話協商,讓ECFA繼續下去。

否則一旦ECFA終止,面對今年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動盪,台廠出口本已是分毫必爭,若再加上ECFA的負面影響,恐進一步衝擊台灣機械業者。

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8月中旬就直言,「最壞狀況到明年6月,恐有1/3的工具機廠面臨倒閉」,疾呼政府提撥專案經費,採購工具機供全台大專院校使用,以協助產業度過難關。

實際上,今年工具機出口表現已稱不上樂觀。據機械工業公會、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等統計,工具機上半年出口值僅11.11億美元、年減30.8%,更是前三大機械產品出口唯一衰退品項。

仔細盤點,目前在大陸設有工具機廠的台商包括友嘉集團、程泰集團、東台集團、和大集團、百德機械、凱柏精密、上銀科技等50多家台廠,2019年合計出口大陸金額約82億美元、占整體機械設備出口比重29.5%,並銷往大陸項目達800多項。

觀察台灣整體機械設備的上半年出口大陸表現,金額共36.6億美元,占比29.6%,大陸也是出口最大市場;這就更凸顯產業風險高漲下,面對兩岸2010年簽署ECFA的「十年大限」將至,台灣方面更需力爭ECFA關稅優勢、力保關鍵市場不失與維持優勢的必要。

但產業人士指出,未來需在加速分散生產基地與國際布局之間維持核心競爭力,畢竟業者出口大陸仍不免遇到陸企競爭壓力,即便關稅助力最終仍要回歸核心競爭力。

稍早,機械公會也跟電電公會打算強強聯手,宣告進行「設備暨製造數位轉型」結盟。柯拔希表示,短期目標希望所有機械加入資通訊聯網,達到萬機聯網上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