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1001

從新台幣升值看台灣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剛結束不久,台北外匯市場就不平靜,新台幣大升驟貶,堅守多時的楊金龍防線(對美元匯價29元)受到衝撞還一度失守,央行隨後利用美股重挫的機會,讓匯價持續回貶,單周累計貶值超過1角,也為近期難得一見的現象。匯市拉鋸動盪,不僅新台幣走勢受到關心,企業要如何因應匯率的變動、央行為首的政府單位如何擬具對策,是當前台灣經濟層面上的重要課題。

對於新台幣後市表現的主流意見,多認為升值是大勢所趨,不僅楊金龍防線守不住,28.5元的彭淮南防線同樣岌岌可危。目前的情況很容易讓人回想起1986年間,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新台幣對美元匯價從40:1起漲一路衝到25:1的歷史經驗,由於出身央行的行政院長俞國華,當年在與美方斡旋的過程中,堅持以時間換取空間,給中小企業喘喘息,這一段新台幣升值之路沒有一步到位,走了近兩年之久。

根據央行總裁楊金龍理監事會議當天的說法,新台幣是因國際美元偏弱而「自然走升」,加上台灣的防疫措施好,經濟基本面表現也不錯,有利於新台幣表現強勢,但即使升值,新台幣相較於其他主要貨幣屬適中水準、表現穩定;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最新公布的預測則認為,至2021年底,新台幣的表現都將偏強,一季強過一季,對美元匯價往28元靠攏將成新常態,該機構同樣認為,美元指數偏弱的同時,台灣的基本面條件提供了新台幣強力的支撐。

 觀察疫情爆發以來的匯市表現,的確與30餘年前似曾相似,新台幣升值已是共識,雖然會升多久、升幅多大,因變數非操之在我不容易預測,但大抵而言,經研機構多放眼一至兩年內趨勢不變,央行則努力保持緩升的基調。不過目前的情勢相較於30餘年前,更顯複雜,不僅推動升值的因素極為多元,台灣內部不同產業的匯率波動承受能力也不一致,央行很難按當年的對策依樣畫葫蘆。對此變局,我們認為以下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釐清並妥善因應:

首先,面對強大的升值壓力,央行固然無法逆勢而為,但追求動態穩定時,對於每天的匯率波動幅度,應有更針對性的準備。雖然我國的名目與實質有效匯率指數表現,的確比主要國家顯得穩健許多,但不容諱言,對出口導向的企業而言,匯率水位的最大意義,在於是否能提供足夠的價格競爭力,尤其出口的旺季,飽受疫情之苦的企業,對新台幣和主要競爭對手國的貨幣比價關係,會寄予高度的期待。

其次,企業拚出口,之所以對具競爭力的匯價如此重視,相當程度上也反映了避險能力的不足。

 台灣產業不乏具避險意識的企業主,例如資通訊產業,許多業者對於何時該買遠期外匯、一籃子避險,或利用海外NDF進行操作,或採取一動不如一靜的自然避險法,經驗相當豐富,可是為數龐大的中小企業主,以及從黑手出身的產業主,客觀的說,他們的避險經驗和專業都欠缺,值此匯率大變動的時代,是最容易吃虧的一群。

政府都已撒下天文數字的紓困預算,幫助企業度過經營難關,何妨好人做到底,由嫻熟外匯避險操作的公股行庫出面,給予避險商品交易上的補貼,鼓勵企業進行外匯避險,並同時提供外匯操作上的專業意見,如此順勢而為,既可讓更多的企業提升避險意識,長期而言,也有助於銀行擴大外匯業務的承作。

第三項要提醒的問題是,相較於30餘年前,那一波的大幅升值,這次推升新台幣的因素相當複雜。台商返鄉資金回流、疫情期間經濟維持正成長、電子業出口逆勢增加,以及原油需求減少和出國旅遊結匯金額驟減等,外匯市場的供給與需求面,有著各式各樣的新變化。

反而同一時間裡,對台股動向影響甚大的外資卻是持續賣超,連本帶利將錢匯出去,以8月而言,外資匯出金額多達50億美元,這與1986年間新台幣開始起漲之後,熱錢持續湧入股市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換言之,台股目前撐在高點不墜另有原因。如何處理愈來愈多錯綜複雜的新變數,並做出精準的研判,對央行而言是一大考驗。

最後要提的是強化國際的溝通,尤其是與美國方面的溝通。美國財政部循例,將於10月公布匯率操縱調查報告,央行為了避免新台幣過度升值,過去一季花了相當大的力氣阻升,是不爭的事實,加上貿易戰與疫情的雙重影響,我對美出超金額已超過200億美元,換言之,我方很有可能已踩到美國定義匯率操縱的紅線了。

但目前是兩國關係相當友好的時刻,我國甚至可視為美方政治上的親密盟友,且受美元走弱影響導致本國貨幣升值是普遍的現象,並非我國獨有,楊總裁分析升值原因時,從美國量化寬鬆到貿易戰、疫情的影響,說的頭頭是道,顯然準備充分,於時於情於理,主動加強和美國方面的溝通與說明,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