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1018拓墣產業研究院提供

華星收購三星蘇州廠 開啟面板業整合序曲

image
 ●陸系面板兩強京東方與華星的10.5代線順利量產,迫使韓國廠退出LCD競爭,LCD產能將由台灣、中國與韓國的全球競爭,轉為京東方與華星的角力。圖/路透
 ●華星收購三星蘇州廠後,產能與京東方仍稍有差距,卻能拉大與第三名群創的距離,且曲面顯示器技術也能獲得提升。圖/中新社、路透

三星顯示(SDC)於2020年第一季末宣布,將於年底停止LCD面板供應,並全力轉向QD-OLED面板,陸系面板廠不僅依賴中國官方資源布局全球市場有成,更意味韓國廠商在LCD產業已不再具有主導地位。然而,三星在LCD的技術能力仍有優勢,加上三星不論在電視或顯示器的自有品牌依然有實力,若要掌握三星整機面板需求訂單,蘇州廠將是最佳收購標的,2020年9月初由華星正式投入10億美元完成收購。

 陸系面板兩強京東方與華星的10.5代線順利量產,打破韓國廠於LCD面板業長久以來的領先地位,也迫使韓國廠退出LCD競爭,LCD產能將由台灣、中國與韓國的全球競爭,轉為京東方與華星的角力,華星收購三星蘇州廠雖未能威脅京東方霸主地位,但可看出,面板業整合態勢已逐漸成形。三星蘇州廠為VA技術的8.5代線,與華星現有產線的同質性高,電視用面板僅有65吋與32吋套切、略顯單調,顯示器產品與華星現有規畫也多有重疊,如何調整產能分配與產品配置,是華星收購後首當其衝的挑戰。

京東方擁多元開發資源

出貨量領先全球

 2012年京東方北京與華星深圳的8.5代線投入LCD市場,不但開啟陸系面板廠大舉進軍大尺寸LCD產業,也加劇全球LCD產能競爭,相較於京東方背景是由中國國有傳統CRT工廠轉型成深圳A股上市的LCD業者,華星則是以中國前三大電視品牌的TCL集團為發展基底,逐步跨足上游面板進行垂直整合。

 京東方與華星的發跡與業務模式雖有不同,但以2020年全球電視面板產能和供應量來說,京東方與華星分別名列全球第一與第三位置,以產品應用角度來看,京東方在電視、顯示器、筆記型電腦等大尺寸面板應用的出貨量皆居全球第一,華星雖在電視面板出貨量緊追京東方、位居第三,但在其他產品應用領域仍多處於萌芽階段。

 京東方與華星兩者發展差距,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個因素:1、京東方是以純顯示器供應商為出發點,使京東方能多元發展各種應用,資源不會侷限在特定產品,但華星是基於TCL集團電視面板需求而誕生,加上TCL在電視整機代工領域上已具規模,資源勢必投注於電視面板;2、京東方並不發展消費性電子自有品牌,不會產生與客戶搶食終端市場,讓京東方客戶組成多元,華星母公司TCL為中國電視領導品牌的印象根深柢固,容易產生客戶質疑終端應用市場區隔;3、華星即使與TCL集團都以深圳政府為靠山,然而京東方位處首都北京、又有國營企業體系的背景,讓京東方官方色彩更為濃厚,在政策方向與國家資源取得上,京東方較具優勢。

華星收購三星蘇州廠

高產能挹注加強產品競爭力

 三星顯示擁有LCD技術優勢和自有品牌強勢拉抬,加上長年在LCD領域與韓國LG集團相互競爭,在大尺寸面板各種應用上皆表現不俗,面對陸系面板廠崛起,三星雖也試圖在2013年前進中國蘇州並建立1條8.5代線,但不若其他陸系面板廠大多有政府資源挹注,三星蘇州廠的LCD產線沒有帶來太多優勢,導致三星在大尺寸面板市占率仍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細數三星退出LCD市場的歷程,2017年底關閉L6和L7-1,正式退出筆記型電腦LCD面板,並在筆記型電腦用面板轉型主打OLED面板,2019年京東方合肥的10.5代線正式加入供應,電視面板供需失衡加劇,導致電視面板價格大幅滑落,三星於2019下半年隨即宣布關閉8代線L8-1-1和部分L8-2-1產能、減少電視面板供應,2020年則再度宣布年底前正式結束韓國所有的7代與8.5代線,三星將不再自韓國供應電視和顯示器面板。

 三星在LCD市場逐漸落後,除了在市場上受到陸系面板廠低價擠壓,也與本身資源配置有關,手機面板持續追求規格升級、三星手機出貨量為全球第一,使三星寧可將資源投注在OLED手機面板業務,這策略成功讓三星持續稱霸手機市場,而三星在小尺寸OLED成功經驗,讓三星也想將同樣模式套用在大尺寸面板,韓國三星8.5代線關廠後,也將轉型生產QD-OLED,並供應給電視和顯示器產品使用。

 三星位於蘇州8.5代線則牽涉到政府官方持股,無法直接關廠,轉賣蘇州工廠成為最有可能選項,原先市場多半預估轉賣時程將耗時費工,但華星以出乎市場預期外的速度敲定收購案,主要關鍵因素如下:首先,2020年受到疫情爆發影響,宅經濟需求大量爆發,面板市場風向已從2020上半年供過於求轉為2020下半年緊缺,面板供應緊俏預計將持續到2021年,也因此,面板廠掌握的產能愈多,愈有機會帶來更大的獲利空間。

 其次,三星自有品牌不論在電視或顯示器都有面板使用需求,買下三星蘇州廠等於是提前掌握三星所需的面板訂單,第三,檯面上最有機會成為買家為京東方與華星,華星也有持有三星蘇州廠部分股權,自然有優先議價,最後,三星在曲面監視器面板技術能力領先全球,收購案將有助華星加強電視面板外的產品競爭力。

強化三星蘇州廠顯示器

生產比重為首要任務

 相對傳統電視面板多以單一電視尺寸做大片玻璃的光罩設計,三星蘇州廠8.5代線在產線設計初期,已考慮套切產品的可行性,也就是1片大片玻璃混搭二種尺寸、65吋與32吋(3+6片)套切產品,不但將提升玻璃利用率至95%以上,也解決三星並無適合產線榥有效生產65吋電視面板的窘境。因此三星電視面板生產配置策略,是以蘇州廠專注於生產32吋與65吋套切產品,韓國7代線與8.5代線則以40、49、55與75吋為主。

 中國京東方與華星10.5代線主要經濟切割尺寸有65吋與75吋,當這2座廠於2019年投入市場供應後,不但讓65吋電視面板價格快速滑落,8.5代線同時也面臨產能過剩問題,迫使32吋電視面板價格一路下滑,導致三星蘇州廠65吋加32吋套切的產品配置優勢無法發揮。

 三星在電視面板進退兩難,可是顯示器面板成功利用曲面面板技術領先優勢,將曲面面板曲度由1800R一路精進至1000R等高曲率產品,產品外型在快速成長的電競市場獲得佳績。三星原先規畫將多在韓國廠生產的曲面顯示器面板轉移至蘇州廠生產,以填補蘇州套切電視產品逐漸流失的競爭力。但三星2020年突如其來宣布退出LCD市場,自然不會再投入資源在新產品開發,因此目前並無太多曲面顯示器面板轉移到蘇州廠生產。

 反觀華星自2019年開始就積極布局顯示器面板,並參照三星以曲面產品為發展主軸,但以電視面板起家的華星,在曲面顯示器面板的生產技術和良率都有許多改善空間,當三星宣布退出LCD市場後,客戶紛紛對外尋找替代方案,使華星加速34吋和49吋顯示器面板開發時程,2020下半年電視面板價格與需求從谷底翻轉,華星內部也面臨電視與顯示器產品互搶產能狀況,收購三星蘇州廠後,華星產能調度將更有彈性,預期2021年顯示器產能比重可望大幅提升。

 華星收購三星蘇州廠後,對整體LCD市場預計會產生以下變化。首先,以產能角度來看,華星收購完成後,產能與京東方仍稍有差距,卻能拉大與第三名群創的距離。其次,華星本身目前無套切產品、自身套切技術也不成熟,三星蘇州廠成熟的套切技術或能加速華星在86吋與其他小尺寸面板套切的開發時程,有效提升切割效率。

三星曲面顯示器技術加持

華星可望優化產品組合

 第三點也是最現實的訂單考量,華星現有曲面顯示器技術不夠成熟,透過收購案除了能獲得技術提升,也增強包含三星品牌等客戶的合作意向,但細部檢視目前三星蘇州廠產品組合,產品仍略顯單調,以電視面板來看,華星自身8.5代線可單切32吋、10.5代線可單切65吋,三星蘇州廠65吋加上32吋套切對華星來說並非最佳的產品組合,蘇州廠顯示器產品組合也與華星現有產品規畫多有重疊,華星正式收購三星蘇州廠後,勢必要考量重新整合產品和產能配置,才能讓產線發揮最大效果。

 另一方面,以陸系面板廠來說,除了現有京東方和中國電子擁有大世代IPS產線,惠科在綿陽8.6代線加入後,也正式跨足IPS產品供應商行列,華星成為唯一缺乏IPS產品的陸系面板供應商。三星本來就持有華星部分股份,兩者在電視面板合作已相當緊密,收購蘇州廠僅能算是符合市場普遍預期,若要以產品互補性來看,目前並未能立即替華星創造出太多附加價值。

(本文由拓墣產業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