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1107

喜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黃瑞瑨:效法歐美 建立產業生態圈

image
 ●喜康生技董事長暨執行長黃瑞瑨。圖/顏謙隆

台灣生技產業規模小,相對於全世界市場,往往一種藥的產值就超越台灣整個產業,機會可說無處不在。

 最大的挑戰,就是台灣沒有生態圈,歐美基礎研發非常好,經費來自學校,由大學研究所校友創業成功後所捐贈的基金,被用來當作所有基礎研究的活水源頭,這是一個很好的正循環,有學術人才從事最基本的研發,再結合產業走向商業化,產出的利潤不斷回饋母校,國外的生技學者沒擁有自己公司的很少,像美國的史丹佛大學或其他學校,就擅用向校友募款的方式來擴大基金,黃瑞瑨表示每年他至少都要接到兩通母校的電話,反觀台灣的大學似乎較沒有這樣的觀念或傳統。

 生技和其他產業不同,需要長期投入,從最基礎的學術研究開始,到最後能開發出一顆藥,所耗費的資金時間心力甚大,台灣的醫療研究人才各方面都非常優秀,但正因為缺少這樣的循環,規模始終做不大;如果能建構完整的生技生態循環系統,結合產官學共同努力,有足夠的錢來讓學校的學生做最基礎的研究,把創業的盈利再回饋給母校,如此生生不息,則生技的未來榮景可期。

 生技國家隊並非表示國有化,國家隊中的成員可以為相同目標分工,有時合作無間,但在某些項目上又可以是相互競爭的,才會不斷進步。至於要如何找到台灣與國際生技製藥的利基市場?黃瑞瑨認為率先進入國際市場,本身就是利基市場,未來二、三十年的醫療是個人化的,不再是賣一顆藥讓幾千幾萬人使用,而是往非常個人化的方向走去,因此每個個人市場,都可看作是利基市場;給台灣的學者、研究生資源,讓他們和跨國人才鏈結合作,完成技術研發與市場國際化,並給他們權力去創立公司,而這一切都須以基礎研究為本來啟動,唯有如此,台灣生技才能走出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