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央行(SNB)在2017年締造540億瑞郎(550億美元)的獲利新高,但到了2018年卻由盈轉虧,年度虧損達150億瑞郎,這主要是受到全球股市疲弱以及強勢瑞郎的雙重打擊,導致央行持有的外國股債資產價值縮水。
瑞士央行9日發布2018年呈現赤字的消息,也凸顯該央行易受股市波動的獨特性。一般來說,央行宣布貨幣政策,往往是股債市波動原因,但瑞士央行則完全相反,其財務狀況主要受到外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這歸因於數年前瑞士央行採取的匯率干預措施。為了抑制瑞郎升值,央行砸下逾7,500億美元買進外國資產,此金額超出瑞士國內生產毛額(GDP),也讓瑞士央行除了央行角色之外,儼然也是全球資產管理大戶。
根據申報證管會(SEC)文件顯示,瑞士央行持股包括35億美元的蘋果(Apple)股份、26億美元的亞馬遜(Amazon)股份、27億美元的微軟(Microsoft)股份。
瑞士央行持有的外國資產中,股票即占20%,其餘為外國債券,若以幣別為計,歐元資產占最大宗,其次為美元資產。
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等央行則以持有債券為主,這些資產都以自家貨幣計價,不但提供央行穩定的利息收入,而且不具外匯風險。
所幸瑞士央行足具能力因應市場動盪的風暴,而且上年度雖然陷入赤字,也不影響央行執行貨幣政策的能力。去年12月瑞士通膨年增0.7%,瑞郎走勢仍強勁,意味瑞士央行無須出售外國資產以提振自家貨幣。再者,瑞士央行藉由2017年的豐厚獲利,足以吸收2018年的虧損。
分析師預料,瑞郎到2019年底以前都會讓利率維持在負0.75%。
儘管2018年陷入赤字,但瑞士央行根據一項實施至2020年的利潤分享協議,仍會提撥20億瑞郎給瑞士聯邦政府和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