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老齡化社會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嚴重,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因為少子化,才讓老人占人口比重快速增加,目前台灣世界第一的低出生率是病態,不是常態,這個病態要設法改善,而不是假定會持續。法國、日本等國家的出生率也很低,它們都在努力改善。政府近期提到六歲以下的兒童是國家的責任,官方注意到便有改善的契機。
第二,我們刻板認定,六十五歲以上就是老人。造成老人問題的是制度規定,六十五歲必須要退休,必須要沒有收入,必須由國家扶養。如果今天想辦法讓社會接受老人的定義在逐年改變,老人問題的嚴重度在逐年改變,把制度突破,能化解很多問題。
我覺得老人問題的解決,要分成三個部分討論,一是老人本身,其次是他的家庭,最後才是社會和國家。
個人 家庭 社會 三者互助互補
首先是老人的個人問題,一個人在被稱為老人的時候,他如何面對自己的老年,一個人如果到八十歲還能行動自如,就不必擔心老的問題,這可以透過自己覺醒,社會觀念,或是環境的影響,讓老人更願意、更容易進入健身房、游泳池,以延緩老化。
第二,老人需要明白,個人的老化不但是他自己的問題,也是家庭的問題,家人要付出很多的心力和精力去照護。所以,老人要有堅強的意志改善他的生活、讓自己健康,不要成為家庭的負擔。
第三,政府和社會的角色,我覺得最理想的境界是,政府不花一毛錢便解決問題解決。在一個自由的市場當中,市場應該要扮演一個角色,但是今天我們把市場排除在外。全體老人照顧,是一個大問題,社會保險的概念應該和市場運作結合互補。由政府支持的長照機構,和牟利的私人公司,兩者可以並行不悖。如果我們讓市場扮演好角色,政府真正要負擔的部分就變得很少。最重要的是,讓需要的人,找到需要的地方。
如果社會想要介入的話,必須在兩個條件成立。第一,社會形成一個缺口,無法滿足家庭的需求。第二,這件事有很強的公共財特色和外部利益,所以它有著很高的利潤誘惑。除此之外,我覺得,政府本來就沒有介入的必要。
弘揚孝道 強化家庭功能
進入老齡社會,我特別要提到家庭的功能,幾千年來,中國社會主要靠家庭維繫,其長照系統的基本動力就是孝道,如果我們可以弘揚孝道,家庭就會盡力。但今日,舉國上下甚少談孝道,所以政府把老人抱在懷裡,讓政府代替子女奉養。政府的長照計畫要有孝道才有活力。如果能把這種觀念擴散出去,老人問題會很快解決。
最後,對於頗具爭議的年金改革,我認為應該跟長照及健保結合,例如把長照服務點數化,計量每個服務有多少點,且用年金來購買,將資源做最有效率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