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水餃股下市 A股生態演變之始

Foto

從2018年8月15日收盤價跌破人民幣1元開始,相隔3個月,中弘股份最終沒能逃脫下市的命運。中弘於11月8日成為A股市場上首家因股價20個交易日連續低於面值,而被強制終止上市的公司。之後就是處理下市事宜了。

中弘曾經有故事,例如當年「碰瓷加多寶」的重組鬧劇。隨著它的下市,這些故事終將被淡忘,但中弘下市事件本身,在A股發展歷程中,因其獨特性且具有標誌性的意義。某種程度上可說,它揭開了A股市場生態演變的序幕。

事實上,A股市場一直遭到詬病,最受詰難的是下市機制形同虛設。從2008年1月算起,滬深兩市共發行上市新股2,067支個股,而同期間,因業績連續虧損,以及違法導致下市的個股,才12支。

2012年滬深交易所對下市制度進行改革時,正式引入《股票面值退市規則》,不過,此一規則被引入6年來,一直未被真正使用過。深交所最後讓中弘下市,成為因股價持續低於1元而下市的首例。值得注意的是,這種1元個股正在快速增加。可以預見,今後會有更多類似的超級垃圾股將以此種方式告別A股市場。

不僅如此,「閃崩股」頻頻出現也是這兩年市場特有的現象。沒有絲毫徵兆,開始還一片晴天,突然間烏雲密佈,股價瞬間跌停。其共同性包括:經營業績不佳、公司遭遇信任危機、市值偏小、大股東高質押、多數靠故事(夢想遠景)支撐且估值偏高……

閃崩股也好,1元仙股(即所謂水餃股、雞蛋股)也罷,他們的集中出現,固然與目前市場處於熊市,投資者信心低迷有關,但更重要的是,A股已經過供給嚴重不足的稀缺時代,那些經營不善,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持續穩定回報的公司,單純靠講故事就支撐起股價的時代,已然過去。

A股的股民以散戶為主,之前因新股上市的數量和節奏無法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而給散戶造成A股「無股不莊」的印象,很多投資者炒股不是研究公司前景如何或經營是否良好,而是想著如何「跟莊」、與主力共舞。不過,隨著近年來嚴格監管、依法治市、IPO常態化、外資入市和A股對外開放的演進下,A股估值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那些沒有業績支撐、靠故事募資的中小市值股票開始被邊緣化,每天成交量寥寥無幾,會發生閃崩便不足為奇。

註冊制推出後,這種現象勢必更普遍。很多公司上市之初尚有一些成交量,倘若公司體質普通,基本面沒有亮點,就會逐漸被市場淡忘,最終無人問津。A股正在朝此趨勢演進。目前很多表現活潑的故事型公司,某天終將被市場遺忘,而基本面優秀的公司,將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資金,並獲得更高的溢價。

對A股的股民來說,之前根本不顧基本面,只是熱衷炒主題概念的黃金歲月,將逐漸褪色,也將成為散戶的噩夢。如果不能認清A股即將產生的生態變化,繼續沿用舊手段、老思維去炒股,最後會連自己如何敗光的都搞不清楚。

投資,是一門嚴肅的生意,唯有認真對待,才可能帶來真實收益。中弘的下市,雖是陸股的一劑醒酒湯,但是未必能叫醒裝睡的人。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