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華楙公司執行長黃天福。右:華楙公司簽下全球100張知名品牌授權書。)
去年營業額才不過新台幣3億多元的華楙生技公司,靠著出售鑲嵌具備涼感、發熱、遠紅外線功能性「粉體」的短纖維、長纖及母粒,簽下了包括台灣在內全球100個知名品牌的授權書,以及超過1,000萬張吊牌所標示的材料,這些都是來自華楙。
往來客戶包括南亞、台化、新光、東華、福懋、展頌、南良等國內最具知名度的化纖、紡織大廠,華楙目前是台灣地區健康機能性無機材料產量最大的專業廠。在與工研院材化所合作下,近年開發出各種具備涼感、發熱、遠紅外線功能的短纖維、長纖及母粒,成為傳統紡織業成功轉型的代表。
華楙創辦人宋權燐,學農出身、做過文具、賣過水,在一次因緣際會下介入了這個領域。有感於台灣早期從日本進口、具備遠紅外線功能的紡織材料或內衣褲等紡織成品,產品雖好但成本太高,華楙當時就在工研院的協助下,著手開發各種功能性無機物,加入了這些功能性無機物後的纖維所製造出來的衣服、便具備了涼感、發熱、遠紅外線的功能。
7年前,宋權燐認識了在紡織業待了20年,對紡織業生態十分了解的黃天福之後,逐漸的把業務交到黃天福手中,目前擔任執行長的黃天福,也成為華楙走出台灣、將觸角延伸至大陸與海外市場的最重要推手。
華楙成立於1994年,華楙如今不僅僅是國內功能性長纖、中紗、母粒市場首屈一指的廠商,也是國際上眾多知名品牌大廠指定使用的材料,黃天福認為華楙經歷了兩個重要的轉型,才成就了今天的華楙傲人的地位。
第一個轉型過程是,華楙投資設備、費盡苦心,才把單純想要生產機能性材料的想法、落實到規格,並做到能夠讓業界普遍都能接受的品質保證。
第二個轉型則是,華楙做出讓這些認定品質就是「與生俱來DNA」的上市公司認同,而且還通過了這些大廠對採購材料成本「錙銖必較」的要求。
「強化商品包裝、建立與業者之間互利共贏的供應鏈關係,讓品牌大廠從認識、認同,到最後指定要用華楙的材料,這就是華楙技術升級最大的成就」,黃天福進入華楙後,為華楙與供應鏈緊密連結扮演關鍵搭橋角色。
「說白了,我們的做法很像杜邦,只是我們的國際知名度沒有那麼高」,但黃天福說,華楙最後找到了一條市場、業者都可以接受的道路,這中間不管是材料、選擇配方、到技術建立,關鍵就是錢跟技術,這其中政府的補助案工研院的協助,可算是起了相當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