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李貴琪看紡織業:台灣正港兆元產業

Foto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所長李貴琪。)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所長李貴琪說,未來台灣紡織產業新契機在於結合科技,讓衣服變智慧,讓台灣紡織業變成新「矽」陽產業。

 台灣的紡織業過去主攻內需市場,在90年代紡織產業開始進入技術升級階段,廠商開始將低階技術的紡織生產線移往大陸或東南亞,當時市場已開始盛傳紡織產業就是夕陽產業,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經過技術升級後,李貴琪說,台灣紡織業可是聞名全球,甚至是國內的兆元產業,其中包含國內生產值新台幣4,000億元,國外生產值更有6,000億元。

 李貴琪指出,由於台灣天然原物料不足,部分廠商外移生產是必然的選擇,但是現在聞名全球的紡織布料,有高達7成都是台灣生產。由於現今機能性布料都是利用高分子石化、人造纖維、天然纖維材料織成,一些具備高技術產品的聚酯尼龍等機能性布料都是由台灣供給。

 對於紡織生產流程,李貴琪解釋,紡織最上游是原料端,中游為紡紗製造染整,下游設計行銷管理。台灣強項就在於原料端的地方跟中間製造過程跟紡織染整,而中端過程裏頭就可以增加很多「功能性」。

 例如過去的人造纖維布料,會讓汗水無法從皮膚透過布料排出,不過透過人造纖維裡面的異形斷面做成十字型或是加上溝槽,汗水就可透過溝槽排出。李貴琪說,把人造纖維透過物理性或是化學性,就可以變成現在大家常穿的吸濕排汗衣。

 再舉個從美國發跡而風靡全球的防水透氣布料例子來說,該布料雖然不是台灣發明,但是台灣透過不同材質,打造出防水性及透氣性更佳的布料。他解釋,過去防水布料就好比黃色輕便雨衣,根本不可能排汗,但是透過技術將布料打造出細小膜孔,讓雨水無法從膜滲透,但汗水蒸發後,水分子就可以從膜透出,美國開發的是利用聚四氟乙烯(PTFE),台灣則改用聚氨酯(PU)讓透氣性更佳,藉此反攻歐美市場。

 對於未來台灣紡織業發展,李貴琪認為,未來要把智慧性紡織品為主力市場,讓紡織品把紡織跟科技做結合,比如在運動身體狀況的心律偵測、醫療方面就可以應用在老年人跟小孩子看護上面,軍警也可以被廣泛應用,現在美軍就率先導入到特種部隊當中,市場相當廣大。

 李貴琪提到,現在國際牛仔品牌大廠就已經與Google合作,將定位系統導入到衣服鈕扣中,在與手機做結合就可以進行隨身定位。他說,現在智慧導入紡織可能只是附加,但未來就會變成標準配備,紡織所現在也已經聯合電電公會、製衣公會、潤泰、萬九、承大科技等相關業者組成台灣紡織品聯盟,總共加起來有40幾家業者,將共同打造台灣新紡織「矽」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