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川普扣下「301」扳機的執念

Foto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在白宮簽署了行政備忘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針對所謂「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發起調查,以確保美國的知識產權和技術得到保護。這意味著萊特海澤或將援引美國1974 年《貿易法》第301 條,對中國發起「301 調查」。該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不合理或不公平貿易做法發起調查,並可在調查結束後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加徵關稅等單邊制裁。

縮減中美貿易赤字是川普總統競選承諾之一,在醫改受挫、稅改和基建尚無眉目且難度更大的背景下,川普將重心轉向貿易政策。中美貿易談判本就存在不確定性。此前,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在農產品、金融服務、投資、能源等領域達成初步共識,雙方同意進一步討論中美經濟合作一年計劃,本是一個良好願景的開始,但川普扣動「301」扳機,恐怕未必傷人,終究害己。

藉貿易調查 行貿易保護

眾所周知,保護知識產權可能只是美國此次進行貿易調查冠冕堂皇的說法。川普執政以來,他反復強調中美之間貿易逆差。川普在不久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就再次強調,每年在同中國的貿易中「喪失了數十億美元」。根據據美國統計局數據,2016 年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為3,470億美元,佔其整體逆差的47%。

大陸的Wind資訊統計顯示,從美國方面來看,美國對中國一直呈現逆差情況,最近一期美國對中國貿易出現的單月順差,還是在1986年4月份,隨後的30多年間,美國對中國貿易沒有任何一個月再度出現過順差。

此外,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還在逐年增大。2017 上半年,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2,891.5億美元,比2016年同期成長9.8%。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為592.4億美元,成長15.6%;美國自中國進口2,299.1億美元,成長8.4%,佔美國進口總額的20.3%。美方貿易逆差高達1,706.7億美元,成長6.1%。若看單月表現,6月份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再度創年內新高,達325.82億美元。

如此巨大的貿易逆差在川普看來顯然難以忍受,這與其在競選時就提出的貿易保護綱領背道而馳。而再看到川普上任之後所實行的種種貿易保護政策,此次對中國的貿易調查更像是藉知識產權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美若祭出301 中國損失有限

貿易摩擦可能最先發生在鋼鐵貿易和知識產權領域,中美在這兩個領域的爭端由來已久。今年2月美國商務部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不鏽鋼板和鋼帶徵收75% 左右的反傾銷稅,去年5月對來自中國的耐腐蝕扁鋼徵收最高達450%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川普競選時就曾經多次指責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不足。在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發佈的《特別301報告》中,中國一直在其重點觀察名單上。

但即使貿易摩擦升級,也不太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上世紀70至80年代,日美之間也曾發生不少貿易摩擦,1986年至1990年日本佔美國進口份額年均下降1個百分點。參考日本經驗,如果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導致中國佔美國進口比重一年下降1個百分點,那麼中國對美國出口將下降5個百分點,對中國GDP造成大約0.1個百分點的拖累。但是國際貿易之間具有替代性,如果中美雙邊貿易受到抑制,中國會增加對其他地區的相關貿易往來,總的衝擊將小於雙邊貿易的下滑程度。

中國在貿易談判中有較大的迴旋餘地,歷史上日本進口佔全球份額始終沒有超過德國。而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進口國,在貿易談判中擁有更多籌碼。中國是美國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僅次於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成員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對於非NAFTA地區的出口,中國已是第一大目的地。中國佔美國大豆的出口份額超過60%,中國在農產品談判中處於較為有利的位置。

預計中美在個別領域發生貿易摩擦的可能性上升,但是發生大規模貿易戰的可能性小。中美經濟緊密相關,彼此若爆發大規模貿易戰,會傷及美國自身利益,美國出口企業和美國在華跨國公司都會受損,預計雙方僅可能在個別領域有摩擦,不至於展開大規模貿易戰。但不排除近期川普政府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提高部分商品關稅或非關稅壁壘的可能。即便如此,對中國經濟總的影響有限。

「貿易平衡」只是數字概念

事實上,中方對此的態度是已在多個場合明確表達—不追求貿易順差。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期間指出,中美雙方一致認為解決貿易不平衡的辦法不是美國減少從中國進口,而是美國增加對華出口。

中美關係仍存障礙,貿易摩擦以及爆發貿易戰的潛在因素長期存在。中國主張雙方以積極對話在合作中共同彌合分歧,其利益訴求主要集中於履行《世貿議定書》第15 條義務、美國對華出口管制、中企赴美投資公平待遇問題、美方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等方面。美方立場則重在建立中美之間更加平衡的經濟關係,主張在迅速解決貿易逆差和市場門檻問題的基礎上,將貿易逆差作為促使中國與美方合作的工具。雙方立場的分歧是顯而易見的,在短期內也很難彌合,因為在當今全球貿易體系以及現代產業分工體系下,中美經貿不存在絕對量上的

「貿易平衡」。

在「美國優先」政策以及「存量切割」思維的指引下,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可能繼續保持強硬路線。近期,川普已啟動對美國進口鋼鐵、鋁的廣泛調查。而且在鋼鐵和鋁的兩項調查中,川普政府都啟用了之前很少使用的第232條款。該條款賦權美國商務部調查進口對國家安全的影響,而美國總統有權在調查結束時限制相關進口,考慮動用配額和關稅,以因應來自國外的鋼鐵傾銷。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也表示,川普政府已將鋼鐵、鋁業、汽車、飛機、造船和半導體行業列為其貿易政策議程的六大「關鍵行業」。因此,未來不排除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和對華貿易制裁的可能性。

經貿關係歷來被認為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這一表述的合法性在於中美貿易規模之大、領域之廣、交織之深,世界第一大與第二大貿易國間如此厚重的經濟相互依存,為中美關係施加了極大的勢能。一旦雙方引發貿易衝突,結果將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雙輸」,雙方誰都承受不起貿易戰的災難性後果。實際上,對中美經貿關係的定義應遠高於「貿易平衡」的考量。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22期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https://www.facebook.com/duowei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