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觀察新加坡大選有感

Foto

 2015新加坡大選於9月11日舉行完成。新加坡是代議民主制的政治制度,經新加坡公民選出的代議士組建政府並治理。李光耀先生領導的人民行動黨自1959年大選就成為執政黨,歷屆選舉皆贏得大多數國會議席且長期主政。但2011年的大選,因人民對大量移民、收入不均和物價上漲多有不滿,導致執政黨得票率創新低,首次在集選區喪失所有席位,讓第二大黨新加坡工人黨擁有9席國會議席及人民黨在非選區佔有1席,執政黨首次出現"一黨獨大"的危機。

 緣於2011年的選情推論,及近年東南亞國家青年世代崛起,和第二、第三勢力的抬頭,新加坡也受到影響,反對黨氣勢高漲的意味濃厚。是以,媒體幾乎一面倒看壞執政的人民行動黨,認為難保優勢的席次,得票率會再低於60%。

 然選後公佈結果,媒體以「執政黨出乎意外的大勝」為標題。此次新加坡大選共競逐89席位,選舉結果執政黨佔有83席,較上次增加3席、得票率為69.86%;工人黨佔有6席,減少1席,得票率為12.48%,其餘政黨皆無席位。反對黨的自己大本營也僅只以50.95%險勝,該黨秘書長承認,這次有「大規模」改投執政黨的現象。

 此後,台灣媒體也陸續大篇幅刊登分析勝選原因,為先前臆測失準作平反報導:有人說因擔心政治分裂隨之而來的不安全感;在野黨所執政的市鎮出現財務問題;勝選來自新移民者的投票人口支持增加;將對李光耀總理的致意投射在選票上;還有少數認為改善住房與交通問題,也受選民認同等等。

 個人對於新加坡的認識,是從先祖父在一百多年前離鄉,前往菲律賓經營貿易,他身為僑商在菲律賓事業有成之後,便將貿易業務推廣到新加坡,結果不久就從新加坡撤回。個人自小便聽聞家族長輩談到撤回原因,是新加坡人口少、沒有內需市場,與菲律賓是截然不同的經營環境,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經營條件,此事一直謹記在心,是影響個人對經營環境重視的「啟蒙」。個人經營企業的策略思維,常將台灣、新加坡與菲律賓做評比,舉凡人口數、土地面積、地理位置、政府制度、產業政策、投資環境、基礎建設、社會人文等,是個人多年來取三地所關注的比較項目,也造就企業「經營台灣、發展全球」策略的圭臬。

 於此,個人不禁以長期觀察新加坡的心得,說說何以執政黨能再次受到人民的信任支持,超出台灣媒體意料外,箇中原委提出淺見,就教於社會賢達專家論者。

 第一、人民行動黨是個負責任的政黨且長期得到人民的信任:行動黨執政56年中,所推動的政策落實執行且深獲人民信任,案例之多不勝枚舉,以所熟悉者:如2000年將「生物醫療產業」視為國家經濟支柱發展的目標,設立『Biopolis of Asia園區』長程規劃,吸引國外投資,善用國際人才,並培養國內人才、設立合適的法令、財務制度,及經營所需的軟件、硬體、周邊配套皆一步到位,內容鉅細靡遺。詳情報導於工商時報觀念平台【2011.10.06從新加坡的Biopolis of Asia計畫談發展國家經濟建設人才】;再者,當將餐飲業定為國家策略產業時,政府如何輔導一個單純從莆田(福建湄洲)移民的一家人,透過政策有效培育,確實提升生產力,造就一個強而有力,且具文化內涵的現代餐飲集團,短短12年間,不僅能在海外展店,在新加坡境內也引進台灣知名的餐飲集團合作,其間歷程可參閱工商時報觀念平台【2012.5.10國家級的轉型~談投資建設地方性產業】。

 第二、執政的行動黨是一個非常勇敢的政黨,勇於創新並實踐政策:當年生性果敢的李光耀總理認為新加坡人口少,各個層級的人力與人才都不足,會成為影響國家經濟提升的阻力,及時大膽提出「移民政策」,設有四種移民路徑,吸引落籍新加坡。雖已預見會影響本地居民的工作機會、將有少數入不敷出的勞動階級,仍排除萬難勇敢執行政策,調配各階層的工作機會,以社會福利降低弱勢團體的衝擊。又洞悉開放博弈產業的政策,會帶來龐大的觀光收益,所以堅強的面對反對聲浪,明快選定聖淘沙及濱海灣金沙設立賭場,並落實加強注重經營管理的細節,弭平人民對安全和鼓勵奢華的疑慮,達到社會安定的目的。即使李光耀總理是自律甚嚴的基督徒,對國家發展有利的博弈產業,仍敢於承擔且勇於推動,領導者公私分明,贏得人民的敬佩。請參閱工商時報觀念平台【2012.7.1台與星韓港澳 博弈政策思考差很大】。

 第三、長期來新加坡政府能將國家目標與各項的政策發展,勤於向人民溝通闡述:如上述擘劃生技園區、餐飲觀光、博奕產業、移民政策時,政府清楚認知溝通的重要,將「做與不做」的後果,能政策性的宣達:擬定發展進程,長、中、短期明確的做法,樂於在已建立的溝通管道上,向人民作經常性的互動交流,具體可見設立「我們的新加坡對話會」、「派官員出席電視論壇」等,這都是政策和徹底執行的成就。

 由此可見,在一場領導人與國會的選舉中,人民除了受環境和形勢變動影響外,真正關心的還是領導人的治國理念及有長期計畫的國家目標,是否有落實執行的方案措施,並且能將人民的利益超越政黨利益之上,能有與人民持續溝通的管道,能有與人民溝通基本理念的能力,這些都會是影響選票去向的關鍵因素。

 在此,不禁想起李光耀總理的名言:如果新加坡有台灣同樣的地理位置環境的話,新加坡的成就絕對不只是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