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如何解讀 中美貿易戰

Foto

中國大陸副總理,中美貿易談判的首席代表劉鶴於1月30日至1月31日再度訪美,暨中美代表1月上旬於北京進行副部長級談判後,這是中美進入90天休戰期以來的第二次面對面談判。上一輪副部級談判,劉鶴突然現身會場並發表講話,曾令部分美國官員感到心潮澎湃,而本次中美談判的方向更是早有預示。

在上次超時談判後,雙方聲明都十分簡短,似乎並無任何具體的,有突破性的共識,幾乎都只是敘述了談判內容,而非結果。不過,從劉鶴在一月之內赴華盛頓的日程來看,雙方極有可能在休戰期內達成彼此能接受的協議。

並非全無共識空間

劉鶴訪美之前,中美在副部級談判中就釋放出十分積極的信號。1月初的談判看似級別較低且成果模糊,甚至有美國參議員透露,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羅伯特• Lighthizer)認為談判「並無進展」,其實,這場談判已為劉鶴的訪美鋪了路。幾個細節值得回味,劉鶴現身打破了外交慣例,可見中國大陸對本次談判的重視程度和認真態度;談判中至少有100名大陸官員的參與,雙方參加的官員甚至有200人之多,且都是接觸實際工作的副部級官員;談判時間由原本預定的1月7日至8日,延長至1月9日,可見會談範圍之廣,交流程度之深。

上輪談判後,美方聲明首先提到的就是要解決中國大陸關於強制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非關稅壁壘和網路攻擊等而做出的「結構性」調整,顯然是美國發起貿易戰以來最為關注的內容和談判的癥結。此後,中國大陸商務部確認雙方在這些領域有所進展,或許進展並非萊特海澤及美國白宮保護主義力量所期待的終極目標,但不代表協議無法達成。

1月初的副部級談判,本身意向在於解決具體問題上的分歧,而非「川習會」式,宏觀且方向性的內容,劉鶴此行主要是進一步敲定上次談判中初步達成的共識。務實的談判關乎實際利益的磋商和交換,這種談判最為艱難卻最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決定中美談判的方向,加之中方早已開始以實際行動釋放和解信號,對目前的美國而言,協議也不失為一筆合算的「買賣」。

從去年底,中方在貿易談判時「誠意」十足,包括去年12月重新開始採購在貿易戰中備受打擊的美國大豆,一個月內訂購了500萬噸。路透社於1月15日更揭露,已有三批美國原油開始運往中國大陸,是幾個月來中方首次從美國購買原油。中方更於1月取消因貿易摩擦而對美國汽車所祭出的懲罰性關稅,讓美國進口汽車關稅由40%降至原本的15%。目前中國大陸計劃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同時“外商投資法”正加速立法,可見美國對於中方「結構性」調整的訴求,某種程度也是中國大陸自身發展需要的一部分,雙方並非沒有達成共識的空間。

晚孟舟案具關鍵作用英文

與中美貿易談判期幾乎重合的另一個進程,是科技巨頭華為高層孟晚舟在加拿大取保等候美國引渡的時間。這個震驚世界的逮捕事件,無論是從時間點或事件本身的性質,孟晚舟個人背景,抑或美國總統川普(唐納德特朗普)“若對談判有利,當然會介入司法”的明確宣示來看,都和中美博變及其間的政治拉鋸息息相關。

按照美加之間的引渡條約,美國需在逮捕孟晚舟之日起60天內,向加拿大提出正式引渡要求,最後期限是1月29日,而美國一直沒有行動。其面臨的盟友壓力並不小,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1月7日主動致電川普,敦促美方盡快對孟晚舟提出引渡,接著加拿大外交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又於16日致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Mike Pompeo),再度提及孟晚舟事件,可見此事對加拿大是一塊「多麼燙手的山芋」。

其實,孟晚舟事件最終可能因美國的「不作為」而不了了之,原因有二。

首先,透過本次事件的影響,美國已經深知其中利害關係。加拿大逮捕孟晚舟以來,經歷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外交危機,包括大陸官方透過外交管道強力施壓,同時以司法體系回擊加拿大,依法拘留加拿大公民,甚至將2014年因涉嫌走私冰毒被捕,一審曾被輕判15年的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於1月的二審中判死刑。儘管加拿大持續向國際喊話,美國卻一直維持隔岸觀火的態度。

美國在孟晚舟案遲遲「不行動」,可能本無引渡打算,只是把孟晚舟當作是中美談判的「人質」。即使美國有意引渡孟晚舟,當此案被拖入更大的深淵,也不利於中美談判和美國本身。

第二,美國輿論目前都緊密關注史上最長的政府關門停擺事件,在華盛頓的一片混亂中,很難再去處理孟晚舟事件所可能帶來的更多波瀾。雖然美國司法部受到政府關門的影響並不大,但白宮和參眾兩院目前最大的任務,就是讓政府盡快重新運轉,停止這場引起全球圍觀的政壇鬧劇,當全球都在看美國政府的「關門」笑話時,白宮要想應付孟晚舟案這樣一場外交風暴,川普和司法部恐怕都難以招架。

若孟晚舟案最終以「不了了之」畫下句點,對於中美談判應是一項利多。孟晚舟若恢復自由,可說明中美貿易戰並未繼續陷入「人質外交」的漩渦,也說明雙方都對解決分歧有積極的預期,至少貿易戰蔓延到其他重要領域的可能性減小。無論結果如何,孟晚舟事件的結果已成一個重要關鍵,美國對該事件的處理方式將是中美博弈的風向標。

急需「勝利」的川普

中美貿易戰接下來如何發展,甚至孟晚舟案如何收場,恐怕都與美國總統川普的態度息息相關。而川普此時正面臨任期中,或謂政治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刻。從去年底至今,他面臨的挑戰層出不窮。

隨著民主黨在期中選舉控制眾議院後,川普執政的艱難期也拉開序幕。從政府陷入無期限停擺凸顯出川普還不知如何與反對黨合作,突然宣布從敘利亞和阿富汗撤軍引來爭議,白宮人事空缺難以填補,通俄門調查的陰影等,輿論稱他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在下台之後入獄的總統,甚至美國10年牛市的終結,也為川普引以為傲的經濟成績敲響警鐘。

川普本想利用修牆議題鞏固基本盤,為2020年大選鋪路,以撤軍實現體現自己「美國優先」的戰略,但其希望不僅落空,更因種種爭議陷入始料未及的執政危機首先。是政府關門,美國大多數民眾認為責任在白宮,川普的支持率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呈下滑趨勢,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蓋洛普(蓋洛普)和皮尤(皮尤)陸續在1月的調查,川普總體支持率已降至37%。

除了政府關門危機十分棘手,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很可能於2月完成調查,而通俄門的細節正逐漸浮出水面,川普身邊遭到起訴的官員已經有4人,連川普的長子小唐納(Donald Trump Jr.)也可能被起訴。近期美媒再次熱炒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mir Putin)之間秘密的談話內容,揭露川普「沒收」翻譯筆記的細節,民主黨可能會因此傳喚川普的翻譯作證。民主黨雖然表面低調,實際上早已依據穆勒提供的證據,啟動對川普的彈劾程序。

低支持率,通俄叛國,彈劾的威脅,甚或鋃鐺入獄,川普面臨的種種壓力難以想像,為了下次大選,他必須盡快拿出執政成績。懸而未決的中美貿易協議是國際社會最關注的美國外交議題,中美若能達成協議,是川普宣稱美國「又贏了」的最好機會,就像去年12月「川習會」上,他再次炫耀和習近平的「特殊關係」,表示只有他和習近平能解決中美貿易爭端那般。按照目前形勢,他從中國大陸獲得一些表面「勝利」是很有可能的。中美一旦和解,對川普的農民票倉和商界支持都會有正向幫助。

當然,貿易戰即使真的在3月達成和解,中美衝突恐怕也只是暫停,而非永久的結束。從貿易到科技領域,再到中美情報領域的競爭,貿易戰之所以快速蔓延,成為美國向中國大陸提出和貿易無關的「結構性」要求的窗口,其背後反映著中美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這種矛盾不是始於川普,也絕不會隨著川普決定對華休戰而結束。而在川普任期之內,「中國牌」仍是他最能信手拈來的競選工具。當2020年大選壓力再次襲來,按照川普不計後果的性格,很可能再度利用「中國問題」拉票,中美博弈隨時可能捲土重來。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