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這回家族親戚要一起出遊,您為何又不去呢?」「醫生,我該怎麼辦?媽媽總是不想出門,一出門就要找廁所!」診間裡,經常聽到家屬的心聲,長輩的「解放問題」不只影響自身健康,也會讓家人親友擔心。
長者因為生理機能退化或是疾病影響,常有排便或解尿的困擾,例如滲漏尿、頻尿......,或因大腸直腸癌後續重建的人工肛門,擔心糞臭四溢,引來異樣眼光,因而不想出門,甚至不敢告訴家人朋友真正的原因。經常找藉口蝸居在家,缺乏社交互動,甚至出現憂鬱等心理疾病,其實,應勇敢面對,才是上策。
逾7成銀髮族有排便困擾
國內一份針對安養機構65歲以上老人的調查發現,高達74%的人表示有排便困難問題。美國老人醫學雜誌報導 (geriatrics)也指出,65歲以上的長者,超過半數有此困擾,女性比男性多,顯見便秘是銀髮族常見的困擾。
新竹台大醫院直腸肛門外科主治醫師黃凱傑表示,65歲以上長者有7~8成有便秘或排便控制不良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年紀大,腸道退化無力,即便跟年輕時吃一樣東西,排便情況也會不同。
腸道老化,便秘問題多
1天排便3次或3天排便1次大致都屬於正常,黃凱傑表示,若是超過3天沒有解大便,或只能解出堅硬顆粒狀的糞便,或是排便困難需要非常用力,嚴重時大便變成糞石堵在直腸和肛門處,就是便秘症狀。
引發老人家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腸道老化,蠕動變得較為無力,舉例來說,雖然高纖食物有助排便,但如果長輩攝取過多粗纖維,反而會導致腸子負擔大,可能發生便秘。
便秘問題嚴重,出門很困難
黃凱傑說,有些嚴重便秘者,糞便卡住肛門口大不出來,必須自己或請家屬幫忙用手去挖,久而久之,腸子功能破壞加劇,不挖就大不出來、形成惡性循環;有些人則是便秘造成腹痛,痛到要到醫院掛急診。
多數長者飽受便秘問題困擾,因此不想出門,擔心出門時,若突然有便意無法立即上廁所,或是因為旅行外宿的環境改變,會導致情緒緊張而讓便秘更嚴重,覺得家裡有廁所較安心,日復一日,出門變得更加困難。
長期便秘,小心腸癌來敲門!
其他較嚴重的便秘原因,包括大腸狹窄或大腸直腸癌,所以,當便秘持續存在時,最好就醫,由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大便失禁也常發生在長者身上
除了便秘問題之外,黃凱傑表示,「大便失禁」也較常發生在年長者身上,特別是女性長者,大便失禁常與尿失禁症狀合併發生,可能與骨盆腔肌肉鬆弛有很大的關係。
另外,中風失能者或手術後併發症,例如切除痔瘡、括約肌切開術、肛門廔管手術、括約肌整形、直腸脫垂修補等,都比較容易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
4大排尿問題,影響長者出門意願
新竹馬偕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永杰表示,長者常見的排尿問題,男性主要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頻尿、急尿、夜尿、小便困難等問題,女性則以應力性尿失禁為多,也有很多長輩被膀胱炎造成的解尿疼痛困擾不已,部分長者擔心出門尿失禁,甚至要包尿布,嫌麻煩又怕沒面子,變得害怕踏出家門。
1.男性攝護腺肥大 攝護腺又稱為前列腺,位於膀胱出口處,包圍著尿道,一部分功能是製造精液,也有幫助射精的功能。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組織增生肥大,50歲以上的男性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攝護腺肥大,就像年老之後會長出白頭髮、皺紋一樣,屬於一種必然現象,與年齡增加、荷爾蒙變化有關。
根據統計,50歲以上中年男性容易開始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60歲以後,一半以上男性會罹患攝護腺肥大;超過80歲後,有9成以上男性患有此症。
林永杰表示,有一句台語的諺語:「少年噴過溪,老來滴到鞋」,形容的就是攝護腺肥大壓迫到尿道造成的排尿問題。攝護腺肥大不一定有症狀,隨著肥大情形變嚴重,逐漸有解尿遲緩困難、頻尿及夜尿、小便次數增加、滴尿、急性尿滯留、血尿等症狀。
攝護腺肥大初期,可能只有輕微頻尿,許多老人家以為年紀大就一定會小便不順,或者因為難以啟齒,不想就醫。若到了中後期,可能因為排尿不順、解尿不乾淨,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因而血尿。甚至尿液嚴重滯留,可能進一步會造成腎水腫,甚至尿毒症。
2.尿失禁 尿失禁是婦女常見且非常困擾的疾病之一,隨著年紀的增長,盛行率也逐漸提高。根據統計,25至55歲婦女約有20%有尿失禁問題,55歲以上婦女約有30%有程度不等的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無法用意識控制、不自主的尿液漏出的現象,病因包括:懷孕或生產帶來的骨盆腔底肌肉、韌帶和神經損傷;停經後缺乏女性荷爾蒙造成尿道黏膜的萎縮老化;或者是因內科疾病、脊髓損傷、腦部疾病、骨盆腔手術引起神經損害或是膀胱功能不良等,都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林永杰表示,尿失禁雖不至於對生命健康帶來重大威脅,但對生理或心理層面都可能造成傷害,例如因長時間使用尿布、棉墊造成的陰部皮膚潮濕潰瘍、發炎、泌尿道感染。或是身上可能存在尿騷味,使得外出社交活動變少、打擊自信心,使得心情沮喪憂鬱。
3.頻尿 常常想解小便,但老覺得解不乾淨,是很多人曾經有的經驗,老人家更是常見。有些人在睡著後還一直起來跑廁所,這就是所謂「頻尿」。依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定義:病人本身認為小便次數過多就是所謂頻尿,並分為白天頻尿和夜間頻尿。一般定義為白天小便次數超過8次,晚上睡著後小便次數超過1次以上,就可稱為頻尿。
引起頻尿的原因很多,包括攝護腺肥大、泌尿道感染、下段輸尿管結石或是膀胱結石、膀胱腫瘤、曾經接受過膀胱手術、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過動症、壓力造成的頻尿等。
不管是白天或夜間多尿,都可能會讓許多老人家不想出門,因為一出門就要找廁所,困擾多多;夜間多尿的老人家會睡不好覺、白天也沒精神,如果跟親友外宿旅遊,半夜一直起來尿尿,會擔心打擾到別人,索性待在家裡不出去,個性變得封閉,又因為是私密事,很多人不知如何啟齒訴苦。
4.解尿困難 解尿困難,除了常見於男性之外,老年婦女也會發生。解尿困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男性最常見的是攝護腺肥大造成;女性則是泌尿道感染,女性的尿道長度只有3公分左右,不像男性有18至20公分,生理結構不同,加上女性隨著年紀增長、抵抗力下降,一旦有泌尿道感染的時候,細菌很快侵入膀胱,造成發炎症狀。
同時,隨著停經後女性荷爾蒙的缺乏,泌尿道的黏膜會萎縮且變得較脆弱,泌尿道局部的免疫能力受影響,使其較易受細菌入侵,致使泌尿道受感染,而產生各種解尿不適的症狀。
此外,因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內科疾病也會影響膀胱的排空,如糖尿病導致的逼尿肌收縮力不足,而造成排尿困難。某些藥物的服用也會影響尿液的排空能力,甚至造成尿滯留等副作用。
解尿困難會影響長輩出門的意願,特別是反覆被泌尿道感染或膀胱炎困擾的老人家,預防復發最好的方式是「多喝水」,但長者擔心外出時水喝太多會一直想尿尿,水喝太少又怕感染,能不出門就不出門,或是只短暫外出,不敢計畫長程旅行,影響生活品質。
多吃葉菜+多喝水,有利排便
建議長輩飲食要均衡,吃青菜應多吃「葉子」的部分,少吃粗莖。黃凱傑指出,較細的纖維對長者腸道比較不會造成負擔,過與不足都不好,纖維攝取要足量,每天下肚的葉菜類(煮熟後)至少要2碗左右,搭配足量的飲水,如果腎功能沒有問題的長輩,建議每天喝2000c.c.的水,讓大便體積足夠,並有足夠水分潤澤腸道,有利排便。
大腸直腸癌一定要做人工肛門嗎?
很多人認為大腸直腸癌一定要做「人工肛門」,因而不想接受治療,或是做了人工肛門之後變得個性封閉、不願面對人群。黃凱傑表示,事實上,大約只有1成的大腸直腸癌患者需要做永久性的人工肛門,一般來說,直腸癌很靠近肛門位置,才需要完全切除肛門,做永久性造口。部分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即便有人工肛門,也屬於暫時性,因為開刀後糞便滲漏風險高,人工肛門可以讓術後的大腸休息一下,約3~6個月就會拆掉。
建議患者在重建人工肛門之後,勇敢面對,很多患者擔心身上有異味,不想出門,甚至連跟家人在一起都躲得遠遠的,但這是多心了,從飲食的內容及份量上,大致可以掌握大便時機,糞便味道跟吃的東西也有關係,若要出遠門,可以事先規劃飲食內容,不必過於擔心影響別人,還是要有社交生活才健康。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4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