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永續都市盤整規畫案例

Foto

 都市為一活的有機體,各個環節互相關聯,也相互影響,一個永續發展的都市需同時為高涵容城市、優良治理城市、智慧城市、生產力城市、韌性城市及綠色城市之綜合體,不同地方和文化下有不同的實踐計畫、不同設計的手法,以讓城市能不斷地發展。過去談都市規劃一直沒有看到地下的問題。維繫一個都市成長時「基礎設施」非常重要,近日的氣爆事件損害的是一個城市賴以維生的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出了問題,基礎設施是建構城市的基盤,但老舊或管理不當的基礎建設反形成都市最危險的網絡系統。

 基礎設施有二個狀況,一是像石化這樣大家不喜歡的產業,所以開始時都放在重要人居周邊,但經過都市擴張後,都市邊緣變成市中心,因此產生問題;另一個則是大家都要用的管線,例如天然氣,這類管線錯綜複雜,大部分就落在人口密集區塊,但長期以來都市計劃都知道要談基礎設施和管線,但管線不會移動、在地下默默承受,我們就以為沒有任何狀況。

●經過挫敗、災變的城市案例

紐約-2030年的城市願景

 美國紐約在2007年頒布的「2030年綠色城市願景規劃」中,即提出紐約面臨基礎設施已百年之危機,因此以維繫紐約、綠色紐約、開放紐約為三大主軸,發展土地、水、能源、交通、空氣品質及因應氣候變遷六個層面之策略,其中強調「全面性修檢」紐約市的道路、地鐵鐵路及基礎設施系統,可見這個北美第一大城已經開始浮現對老舊基礎設施之隱憂。但2012年颶風桑迪重創紐約的基礎設施系統,受影響居民超過二百萬人,紐約於2013年進一步提出韌性城市之規劃,以長遠風險災害為前提,利用土地使用規劃工具減輕災害風險,建立更有韌性、更能因應災害之大都會。計畫中極少口號型宣傳、非常多落實在策略或空間的行動,說明各面向在2030年各種不確定狀況下可能有哪些風險,各單位將如何因應。

 紐約也在市長辦公室下成立「長期規劃及永續辦公室」,類似我們各縣市的永續會,但這個組織有強大執行力和控管能力,可同時指揮跨部門橫向議題及各部門之專責事務。

 除紐約外,北美數大城市接連面臨基礎設施氣爆之危機,接連氣爆加速美國於2012年由總統奧巴馬簽署了「管線安全、確實控管及提供就業法」,正視美國境內管線安全及相關議題。

加拿大-從重工業到綠色移居城市的轉變

 此次事件同時點出石化重工業與永續城市發展之衝突,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為人口第四大的省份,也是國內最大生產傳統原油、合成原油、天然氣和天然氣產品的地區,早期為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的價值,管道皆為1950至1960年所興建,隨著都市擴張和人口成長,舊管線已威脅到當地居民安全,2014至2019年阿爾伯塔省開始進行管道替換計畫,用其他替代的方式繞過城市,同時檢視能源政策,近幾年陸續獲選為綠色城市及宜居城市。

基督城-大災變後先Look Around

 韌性與永續城市規劃為因應災變對都市的衝擊,其中最大衝擊是在地與周邊之住民,紐西蘭基督城在2011年2月大地震後,面臨極大之衝擊與考驗,為有效重建都市,當地政府進行很多重建計畫,我要強調最前的二個步驟,第一是「Look around」, 首先思考基督城之歷史災情事件、周邊環境與地理條件,災變發生時常急著做事,但卻沒發現都市和其他地方有關連,很多狀況應被仔細檢視;第二是傾聽市民聲音,以階段性之方式規劃未來都市藍圖,社區居民參與災後重建是回復過程中極重要之關鍵,透過居民共同參與重建過程時,居民可以瞭解「這個城市需要什麼」而共同努力建立更不一樣的城市。

 永續都市之實踐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下的方式不一,高雄此次事件的重工業管線原在城市的邊緣,當都市擴張後,邊緣成為人口密集的中心,加上各式維繫都市發展的管線密布,引發各大城市居民內心的恐懼,因此我的建議是:

1. 短期內應盤點並確實瞭解狀況,包括(1)全面性檢視都市基礎設施系統及地下相關管線,包含管線位置及狀況;(2)檢視基礎設施及現有管線周邊之土地使用;(3)建立透明公開之圖資系統;(4)設立具實質執行力之跨部門單位。

2. 中期應將韌性及永續城市之規劃納入規範,包括:(1)將基礎設施及管線系統納入直轄市、縣(市)區域計畫,不僅基礎設施之量、應包含區位、公共安全等因應計畫;(2)將地下之基礎設施納入鄰避設施(Not in My Back Yard)之考量;(3)納入市民參與之規劃藍圖。

3. 長期發展應建立以風險為前提之長期 (30、50年) 永續計畫,紐約建立2030年之永續發展計畫,布里斯本在水患後建立2031之永續發展,臺灣應藉此事件,正視風險之不確定性,利用土地使用規劃工具減輕災害風險,建立臺灣都市之永續發展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