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成立初期,口號是「台灣環境復興運動」,當大家不知如何著手時,因緣際會認識八煙聚落,才發現推動台灣環境復興運動應從最小有機農村開始。七年前進駐時,十戶人家平均年齡七十五歲,老人依靠老人年金及休耕補助生活,年輕人口外流,就像台灣多數農村的縮影,若八煙能成功使產業提升,吸引年輕人回流,我們相信此模式也能適用在台灣其他農村。
環境發展困境使人看到問題,地方政府通常只有垂直業務,少了水平整合。偏鄉在人口老化、生活環境、糧食自給率等都有問題。過去農委會推動漂鳥返鄉計畫,產生許多多元效應,當政府為環境保護而徵收土地時,老百姓非常抗拒,因為價差太大,我們在思考一套能讓老百姓得利、環境受到保護,又能確保糧食安全的方法,因此提出「金山倡議」。
金山倡議想法本於食安,一公頃農田過去交給農會約有十三萬收入,但我們建議新北市政府若該地不使用農藥、化肥,則以兩倍價格對地補貼,而一隻西伯利亞白鶴來訪金山,讓一位農夫決定在五分地上進行友善耕作,新北政府看到了,也願意支持並鼓勵更多的友善耕作,我們持續朝十六公頃友善耕地目標前進。
白鷺鷥與三百二十萬撥助 新北農村復興
三百二十萬預算可以讓兩萬金山居民有無毒的生活環境,並提供一千八百位學生每天吃有機營養午餐,也提供數萬隻候鳥棲息地。這個預算產生多元效應,如果模式可建立,地產地消能降低食物里程,政策綁定下,年輕人會有信心,長期下來無毒環境帶給人們健康體魄,間接降低社會負擔。我們期待政策方向應朝統合政策思考,而非只看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