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返鄉歸田 天生地養

Foto

二零一六年六月底卸任荒野理事長,送給自己的禮物是回鄉歸田,我想親腳踩踏在田土中,實際體會目前農村困境,試圖找到農村復興運動的著力點,重新建立農民的尊嚴與價值。

如何讓農村再生?水保局再生計畫必須調整。回到家鄉,全村都知道有一個傻瓜,離棄都會回家務農。臺大郭華仁老師明示農村具多樣性角色,重要性不僅是生產糧食,自然保育、景觀維護、文化及休憩方面亦重要。我大膽提出與野草共生,除不用農藥,連有機化肥都不使用,鄉親們也只拭目觀望。

阿孝的田收成了

「阿孝的田」稻子收成了,上網尋求五十個贊助者,短短兩三個小時就額滿。臨田鄉親打聽,我粗估一分地大約收入兩萬,這一期因梅姬颱風,一般慣型農法,一分地可收一萬至一萬五就不錯。我這方有機稻米卻能以三倍價格完售。人們常認為年輕人不回鄉因無法生活,是錯誤想法。只要肯做,生活、生計絕對沒問題,但兩個關鍵:其一是必須從量的提升改為質的提升,其二是生活價值觀必須調整。

量的提升改為質的提升;農民為提升產量密集種植,養分不夠就施肥,密集種植易得病蟲害,於是又灑更多農藥。量提升了,成本也提高了,收益不見得好,消費者還可能吃下農藥殘留。耕種密度適當,土地承載力不會過度,產量雖下降,但收益會增加。

就生活價值觀來說;鄉村務農若只求全家溫飽,滿足基本生活,天生地養絕對沒問題。不以賺大錢為目的,是求生活、生計,留給下一代還有好環境,這是未來「農村復興運動」要思考的。我回鄉體驗四個月,未來還有很長的路,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影響他人。「農村復興運動」不只是農民的責任,更是消費者、台灣子民需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