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產業 展望市場先機– 生技醫療產業趨勢」論壇

Foto

Theranostic 整合行動健康大數據

跨進精準醫療時代

自2008 年起,各國紛紛提出有關基因體資料庫及精準醫療的政策規劃,加上近年來大數據分析在醫療與行動照護市場的應用,標靶治療、預防醫學、伴隨式診斷興起,這些新市場、新需求、新技術的流行,將對全球生技醫療產業版圖有何改變?

4 月14 日,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環球生技月刊》主辦,南港生技育成中心、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協辦,「展望市場先機- 生技醫療產業趨勢論壇」於南港軟體園區舉辦。

勤業眾信每年透過集團全球網絡,分析特定領域的產業趨勢,今年提出「生技醫療產業展望報告」、「行動醫療商機觀察- 從大數據應用及資訊安全看台灣發展契機」,希望藉此掌握產業中的關鍵議題及未來具前瞻性的發展趨勢,為投資人及相關從業公司在規畫未來藍圖時,提供實質性的參考。

勤業眾信生技醫療產業團隊財務顧問服務代表、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以「2016 年生技醫療產業回顧與展望」為題開場,從企業財稅及募資角度介紹全球及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概況。

她強調,「生技產業的生態是動態的,會隨著政府政策、經濟發展、人才流動、營運模式與科技突破等面向的改變,讓產業日新月異。」

聚焦價值導向 展望複合式醫療

潘家涓表示,傳統醫療服務是成本導向,醫院傾向以增加服務「量」來分攤單位成本,部分國家在政府或保險機構的推動下,採用創新的「價值導向支付系統(value based payment system)」,考慮醫療品質和成果,按照醫療分級的表現成果給付,以改變醫院與醫療體系的生態。

勤業眾信的觀察,透過改革國家政策提升醫療服務的質與量,將是趨勢之一,如同美國的《可負擔照護法案 (US Affordable CareAct) 》、中國的十三五政策等,顯示出政策制訂將顯著影響市場功能。

目前,全球的生技市場主要分3個區塊,生技藥品、化學藥品及醫療器材,預期至2019 年,生技藥品的市場規模將成長至4,450 億美元,化學藥品將達1.4 兆美元,成長趨勢超越4%,醫材市場將成長至4,540 美元。

潘家涓指出,去年因受限於政府預算管控,醫材呈負成長,但未來伴隨性診斷、行動醫療及醫療大數據分析崛起,結合精準醫療商機,對於醫材廠商將有新的發展契機。

另外,透過整合醫藥、醫材及相關醫療資源,複合出新的發展模式,能提供更完整的醫療方案,帶動醫材整體成長動能。

國際藥廠併購熱潮台灣生技IPO 募資攀高峰

根據勤業眾信的統計分析,國際生技醫藥大廠間的併購持續熱絡,2015 上半年全球有304 件醫藥廠併購案,總交易金額達2,210 億美元,全年的交易總額超過3,000 億美元,相較於2014 年的620 億美元差異甚大。

2015 年的前十大併購案中,大多是知名國際藥廠為追求更優質的核心競爭力,產生許多巨型交易(mega deal,又稱elephant deal) 的併購案。

專精於企業併購的潘家涓也表示,相較於國際知名藥廠間如火如荼的併購趨勢,目前台灣的生技醫療併購時代還沒開始,但台灣有許多本土學名藥廠,需要透過併購,才能讓跟上全球產業發展趨勢的腳步更輕便、有效率。

回顧2015 年,台灣生技產業募資金額攀上最高峰,高科技產業募資金額達139.5 億元,生技醫療產業位居第二達129 億元,產業重要性不遑多讓。

另外,前五大IPO 籌資企業就有3 家生技醫療公司,對於台灣一直以高科技製造業為主的產業架構來講,是非常亮眼的募資成績。

巨量資料與數位醫療

2010 年起,B2B 的資料傳遞模式因應物聯網、網際網路、手機、穿戴裝置的盛行與發展,開始轉型成「anything to anything」的商業模式,「這是種跨產業的改變,」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副總經理溫紹群表示。

他說,數位化對照到醫療產業的生態系,改變了基於價值的醫護機構作業模式與病患需求模式。精準醫療本身的核心是「以病人為中心」,對於傳統醫療體系是「以醫生專業為核心」,將產生一定的變革,例如,在新的美國思維中,便認為病歷資訊是屬於病人的。

物聯網和穿戴裝置可以記錄大量即時、實際的資訊,包含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睡眠品質等,這些紀錄能幫助病患在回診期間有良好的控制品質,避免數據偽造,對於醫療監控、診斷品質的提升有良好助益。

溫紹群也指出,中國或一些目標醫療技術輸出市場中,很多數據體系非常巨大。如智慧醫療,中國已有100 多家醫院使用微信作為平台,透過醫院公眾號、帳號設定、電子條碼和醫療院所合作,提供用戶包含電子病歷、預約掛號、住院預約、相關支付等服務。

台灣在穿戴裝置及物聯網的開發也非常活絡,但每家廠商都各行其事,無形中分散了資源,所以當台灣廠商想進入中國或東南亞市場時,勢必要聯合,強化足夠的競爭力,才能面對這些醫療市場的巨人。

建立動態基因資料庫 賽亞鎖定精準醫療市場

賽亞基因科技總經理謝春成說,「基因定序其實是精準醫療的必要環節,」因此賽亞基因利用全球專屬華人基因譜掃描與分析技術平台(WGScan),針對人體40 項疾病和癌症進行比對,讓健康人士或病患了解自己先天的基因表現帶有哪些風險。

1980 年代,藥物都朝一顆藥解百種病(one pill forall) 的模式開發,隨著新市場、新技術和新需求不斷演化,加上診斷技術的進步與生物標記的建立,國際醫藥主要國家法規主管機關皆傾向於「新藥開發結合伴隨式診斷」,先檢測並排除具副作用或無效的藥物,建立標準化、個人化到精確化的醫療模式,這也是現今新藥開發的趨勢之一。

賽亞基因從去年開始,結合全球約419 個資料庫,建立「動態資料庫」。目前資料庫含有超過6,200 個基因,2.8 萬種疾病。賽亞基因每月不斷更新資料庫中資訊,以比較東西方人種的差異與新發現疾病與基因間的關係。

謝春成指出,台灣生技公司普遍在通路方面遇到阻礙,即便有好的技術或產品也無法銷售。因此,賽亞基因決心「要將基因檢測平民化,在醫療系統中推廣基因檢測」。

Theranostic 是未來趨勢

「抗體治療,就是標靶治療,也是所謂精準醫療,要為病人找到適合的藥、資料、時間和劑量,這是精準醫療的精神,」瑞諾華生醫研發長沈立明表示。

瑞諾華生醫著重於開發標靶治療藥物,透過結合Rx ( 治療) 和Dx( 診斷) 發展出伴隨藥物診斷治療(Theranostic) 的核心技術與理念,利用藥物技術平台,強化藥物的標靶效果,增強藥物的使用功能或延伸藥物效用。

沈立明也說,「Theranostic 是未來的趨勢,市場的前景」。為促進與改良Theranostic 藥物的研發,瑞諾華利用NIR (near-infrared) 染料分子的顯影特性,將染料分子和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的設計概念結合,除增強藥物專一性外,亦能強化診斷效用,使平台有很大延伸效用。

謝春成也指出,基因檢測為個人化精準醫療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因此新興的醫療模式將加入基因資訊,了解疾病的作用機轉,以提高治療有效性、減少藥物副作用、節省醫療費用。

慢性疾病行動健康管理新商機

雅柏迪科技總經理楊子杰則表示,以現在的醫療照護趨勢和現況來說,實際在進行的是「行動健康管理」而非行動醫療。

臨床上有超過80% 心臟衰竭患者是在急救時才被發現,又因心衰常伴隨其他併發症造成確診困難,甚至因為誤診而錯過即時救治時機,加上心衰病程長,復發即再住院率高等因素,皆彰顯多數心衰病例常無法被有效控制與管理。

利用傳統聲學結合心電心音檢測,雅柏迪研發出「心衰疾病管理技術(AUDICOR)」,能同時分析心電及心音訊號,分辨每一個心跳週期中的心音發生時間與波群間的關係位置,計算出心臟舒張期及收縮期檢測參數,分辨出異常的心音。

不同的量化指標能計算整個心衰功能的狀況。楊子杰表示,心衰疾病管理需要兼顧院內與院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概念,有效銜接院內與院外的完整醫療照護周期,透過穿戴裝置在院內執行心功能評估,依據記錄進行確診,出院的監控則能有效提早預防再復發,並提供病患及早預警。

另外,是透過體檢或健康篩查方式推行心衰風險評估,透過分析過去的病史,評估風險層級,經由健康管理計畫或專科醫師轉介,確診後再轉診到心內科,如此能減少資源浪費,提高醫療照護品質。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6年5月號)

環球生技月刊 | 2016 May

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