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產業 人工培植將成為趨勢兩岸合攻冬蟲夏草300 億商機

Foto

目前冬蟲夏草在中國每年的交易額約200~300 億人民幣,包含冬蟲夏草加工品產值將高達500~800 億人民幣。每年出產總量約80~100 噸,其中90% 都是銷售到中國內需市場,但多數蟲草產區產量已不到當年的10%。過去,人工養殖培育和量產技術有許多難以突破的瓶頸,但位於亞熱帶地區的台灣成功利用科技培育出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的需求市場炙手可熱,根據統計,中國每年的交易額約在200~300 億人民幣,是中國藥材市場上產值最高的單味藥材。

為了一窺冬蟲夏草的神秘堂奧,台灣製藥公會於5 月6 日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兩岸冬蟲夏草發展交流研討會」,邀請兩岸三地產、官、學、研各界俱備多年實務經驗的專家學者,就冬蟲夏草的市場現況、培育技術、法規管理等方面,進行專題演講與討論。

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國錦琳介紹冬蟲夏草市場現況與未來展望、資源調查及如何鑑別、四川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主任藥師黎躍成說明中國蟲草類保健食品的市場與管理。

四川藏寶蟲草生技技術總顧問馮繻億發表冬蟲夏草在保健產品的應用現況、生展生技經理謝俊傑則分享人工培育冬蟲夏草的經驗,更邀請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副教授沈湯龍談談他多年研究冬蟲夏草成分分析的成果,以及冬蟲夏草在醫療領域的開發潛力。

冬蟲草產量已不到當年的10%

前海基會董事長、現任三三會董事長江丙坤致詞時透露,「不說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今年已經85歲了。」他從數十年前擔任兩岸和平交流大使時,就在友人的推薦下接觸冬蟲夏草這個珍貴藥材,為了養生保健,十年來,他經常服用冬蟲夏草,至今身體依然十分健朗,即使經常往返兩岸,也不覺得疲累。

他表示,冬蟲夏草自古以來就是傳統藥典裡的珍稀藥材,也是華人老祖宗智慧傳承累積的產物。身兼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的他認為,兩岸的經貿往來和民間交流已是無法抵擋的趨勢。而中草藥科技的交流正好是絕佳的切入點。

冬蟲夏草與人蔘、鹿茸並列為華人世界三大補藥、九大仙草之一。由於冬蟲夏草珍稀難得,採收不易,市場需求龐大,加上近年產地受到大規模濫採,產量逐年減少,多數蟲草產區產量已不到當年的10%。各種偽藥、參假問題、土壤沙化等環保議題亦紛紛浮現,中國當局近來陸續設立嚴禁開採等相關法規,在產量銳減、市場需求攀升的衝擊下,導致市場價格飆升、贗品充斥等亂象。

根據研究, 冬蟲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的寄主昆蟲達60 多種。以往科學界仍對於冬蟲夏草的所知有限,人工養殖培育和量產技術上仍有許多難以突破的瓶頸。

有鑑於此,產官學界開始對冬蟲夏草養殖投入大規模的經費與人力,經過多年研發,近來終於綻露曙光,陸續有廠商發表創新性冬蟲夏草養殖技術的開發成果。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竟培育出冬蟲夏草

參與盛會的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秘書長郭海峰表示,冬蟲夏草在華人世界的需求非常大,是華人心目中排名前10 名的熟知中藥材。

根據統計,中國一年生產3 億條冬蟲夏草。他指出,冬蟲夏草的採集難度很高,以往幾乎沒有人工培育成功的經驗。

因此,大多靠藏民帶路以人工採集方式尋找,也經常有採集隊伍在找尋冬蟲夏草的過程中,發生上得去,卻下不來的窘境。

他聽到台灣有廠商成功培育出冬蟲夏草子實體時,非常驚訝,因為印象中冬蟲夏草都是生長在海拔3,000 公尺以上的崇山峻嶺和高原,位於亞熱帶地區的台灣能利用科技培育出冬蟲夏草,讓他非常好奇。

對於有GMP 藥廠投入冬蟲夏草的人工培育養殖甚至做成保健食品,他表示樂觀其成,認為是很大的突破。他認為,未來人工培植冬蟲夏草將逐漸受到重視,菌絲體的開發利用也可望成為新焦點。

國錦琳從市場現況分析中指出,目前冬蟲夏草在中國每年的交易額約200~300 億人民幣,若包含冬蟲夏草加工品產值將高達500~800 億人民幣。每年出產總量約80~100噸,其中90% 都是銷售到中國內需市場,主要來源大多是野生採集。

中國最主要的三大交易區域為成都荷花池中醫藥市場、青海冬蟲夏草國際交易中心和西藏拉薩冬蟲夏草市場等。

主要產品形式包括:冬蟲夏草( 野生/ 人工培育) 原生藥( 中藥材和飲片)、冬蟲夏草菌絲體( 蝙蝠蛾被毛孢和擬青黴) 保健食品和藥品原料以及各種加工品。

其中,中藥飲片主要銷售通路為傳統醫藥流通業,例如:同仁堂、胡慶余堂、德仁堂等;在加工品方面,近年來,礙於法規限制,成長略為趨緩。根據統計,2015 年前,冬蟲夏草加工品市場規模至少在100~200億人民幣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藥典質量控制標準相對低,偽品與摻假現象嚴重。國錦琳表示,未來應進一步管控產品加工規範。

人工培植冬蟲夏草將成為趨勢

國錦琳認為,人工培植冬蟲夏草將會逐漸形成趨勢,產品安全性要求將更趨嚴格,此外,菌絲體的開發利用亦是新焦點。

冬蟲夏草鑒定研究將是市場化的關鍵因素;未來導入新技術和新標誌物的發現,可以有效解決現有市場上偽品與摻假的問題,也進一步帶動中國藥典標準化的工作。

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主任藥師黎躍成則指出,中國主要採集冬蟲夏草的區域包括: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貴州、安徽等。但要鑑定一種蟲草是很不容易的事,需要有卵、幼蟲、成蟲和蛹。

在中國藥典中,對蟲體並沒有限定為哪一種,也就是整個蝙蝠蛾科昆蟲幼蟲都可以藥用,根據實際使用而定,沒有採取「一物一名」的規定。目前已知的蝙蝠蛾科(Hepialidae) 就有32 種,原則上,這32 種蝠蛾都可以作為冬蟲夏草入藥。

由於潛藏龐大商機,近來一直有不肖廠商銷售染色蟲草,他們將蟲體染成土黃色,子座染成黑色魚目混珠。許多染色蟲草在TLC 的分析結果,甚至具有毒副作用。

黎躍成指出,中國食藥監總局在2012 年8 月,發佈《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案》,包括青海春天、江中藥業、同仁堂等被列入試點生產企業。但2016 年3 月停止試點方案,按現行法規冬蟲夏草不能作為保健品或者食品原料,只能作為中藥材。

他進一步說明,成分內含冬蟲夏草的保健食品必須按《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執行申報審批,未經批准不得生產和銷售。

成分明確可望朝植物新藥發展

為了加強冬蟲夏草市場的監管,中國政府已在中藥材市場建立銷售冬蟲夏草的專業區域,設立專業檢測點監控冬蟲夏草的質量,並成立蟲草產業協會研擬冬蟲夏草的市場規範和溯源制度,希望能嚴厲打擊不法行為。

四川藏寶蟲草生技公司技術總顧問馮繻億表示,在野外辨識冬蟲夏草也是一門學問,蟲草的品系有很多種,以往需要有熟知冬蟲夏草生物特徵和環境的藏民熟門熟路地帶領和研判,才能順利採集。

四川藏寶蟲草生技是中國唯一一家中台合資的冬蟲夏草研發型企業,致力於冬蟲夏草野生轉家養的培育,目前已擁有多項人工培育冬蟲夏草的專利,也是生展生技在冬蟲夏草領域的合作夥伴。

馮繻億指出,冬蟲夏草培植技術的成功將緩解人類需求對自然資源的壓力,促進瀕危藥材的可持續利用,而冬蟲夏草再保健品的應用可分為原草及菌絲體培養物兩大類,其中以原草形式最受消費者喜愛。沈湯龍則介紹多年研究冬蟲夏草的成分分析成果,以及如何建立冬蟲夏草在醫療領域的開發潛能。

根據現代科學研究初步證實,冬蟲夏草對於免疫調節、抗腫瘤等方面確實具有一定效果。

此外,對於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也可能具有維持葡萄糖動態平衡的作用,未來若能完成全基因定序工程,對於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將有莫大幫助。

沈湯龍強調,蟲草素是腺苷酸結構相似的衍生物,經實驗證實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活性。根據研究顯示,蟲草素也可能影響血癌幹細胞或前驅細胞的幹細胞特性及更新能力,若結合其他治療藥物,可能具有根除或減緩血癌復發的潛力。

他指出,人工養殖的冬蟲夏草子實體只要經過成分分析,其蟲草素含量、蟲草酸、腺苷等其他成分也相對穩定,在生物毒性上具有安全性,就值得繼續投入研究和開發。

在台灣建立首座冬蟲夏草養殖基地

研討會也邀請台灣生展生技分享多年培育冬蟲夏草的經驗。生展經理謝俊傑指出,台灣儘管不是冬蟲夏草的原生產地,但生展以其具優勢的微生物醱酵、菌種改良、篩選等核心技術,以人工方式培育出冬蟲夏草並成功量產。

日前,更在台灣建立首座冬蟲夏草養殖基地,為冬蟲夏草的成功培育邁出突破性的一步。

他指出,冬蟲夏草人工培育的優勢包括:收成時間短,由野生的3~5 年縮短為1 年;有效成分高,採收蟲體大、子座短的頭草;最重要的是品質有保證,不會出現假草、發霉草、灌鉛草、死草和重金屬殘留等現象。

謝俊傑回顧近4 年來投入冬蟲夏草人工培育技術的發展,可說是漫漫長路,從蝠蛾幼蟲飼養技術、類比產地的生態環境、無性型中華被毛孢菌種篩選、菌種分離與培養( 包含:菌種分離、純化、篩選,挑選具有低毒性與高侵染力菌種)、病蟲害防治和侵染技術等,每個環節都是人工培育冬蟲夏草的關鍵因素。

生展生技引以為傲的侵染工程,便是以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手段將活性高、毒性低的中華被毛孢送入蝙蝠蛾幼蟲體內,到最後完成長出子座的程序。利用人工侵染技術,可以讓冬蟲夏草的出草率提升32 倍、育成率提升21 倍。

透過人工養殖穩定原料來源

台灣製藥公會理事長陳威仁表示,冬蟲夏草在華人世界已有千年的藥用歷史,成分功效性也逐漸明朗,希望能透過人工養殖穩定原料來源,有效應用於保健品、中醫藥產品的生產。透過此次兩岸專家學者交流討論,以及產業界熱烈參與,可望再掀起另一波冬蟲夏草熱潮。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6年5月號)

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