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台幣沒升值、產業轉型卡一半...解析台灣「全球最醜經濟體」背後的真相

Foto

今年上半年,台灣貿易順差總額還能維持11.5%的成長率,但經過第三季之後,前三季累計順差金額竟較衰退將近10%,這也是10年來最悲慘的前三季衰退幅度。

「出口創新高、順差卻衰退」,這樣的怪象,背後的意義不容忽視,台灣自21世紀以來,長期透過壓低匯率、刺激出口以帶動經濟成長,這項用「貿易順差」當作經濟成長動能的作法,恐怕走到瓶頸了。而這也正呼應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2個月前被各界忽視的提醒,一道關於「內需」重要性的預警。

央行明確呼籲:擴大內需引擎

報告中這麼寫著:「經濟仰賴外需易受國際景氣波動衝擊」、「當前全球貿易衝突升溫⋯,可能衝擊全球貿易量及經濟活動⋯。擴大內需引擎,可適時減緩外部衝擊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經濟仰賴外需,基本上就是仰賴「進出口貿易順差」。這份報告央行明示台灣經濟過去走在「外需優先」的路線上,也呼籲著台灣未來必須思考「內需」這條新路線。

《經濟學人》:台灣不能再依賴出口

「台灣經濟,真的必須調整路線!」郭世明篤定地說。他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資深新興市場編輯,2009年2月,這本雜誌以專文點名台灣是「全球最醜經濟體」,報導的第一句:「台灣是全世界最仰賴出口的國家!」

貿易戰火起,低匯率政策無以為繼

相對於2009年初《經濟學人》給台灣的「全球最醜經濟體」封號,這一回,郭世明用更加強烈的字眼提出他的觀察:「台灣正走在一條非常危險的道路上!」他接受本刊採訪時這麼說,「若只想依賴出口,這樣的經濟路線遲早會走不下去。」

「你們的貿易順差,竟然能占GDP的13%,這是很誇張的數字。」郭世明用數據表達他對台灣經濟結構的詫異。

「同樣路線再往下走,台灣最大的危險,就是靠出口能換到的利益越來越少,而理應取而代之的『內需』產業,卻沒有得到充足的發展。」郭世明說出他的結論。

換路線、拚內需,這是央行與《經濟學人》給台灣經濟的共同解方。但是,怎麼換?怎麼拚?

郭世明挑明了說:「貨幣十分廉價,匯率持續被壓低;這或許是為了刺激出口,但,完全忽視內需市場。」

但台灣在外銷轉型成內需導向的過程中,斷鏈了。我們經年累月的貿易順差,沒有反映在貨幣價值上,而是堆積在央行行庫裡成了外匯存底,匯率因此處在同樣水位,成為別人眼中的「廉價貨幣」。

匯率低廉,人才外流罪魁禍首

「在台灣起薪大概30多K,但來香港同樣的工作卻是2萬港幣起跳,如果可以留在台灣工作,誰會不想?」這是一位在香港從事金融業的年輕人的心聲。台灣身為一個擁有成熟產業的貿易順差國,貨幣的確有升值空間,也應該升值,但我們卻政策性地把匯率壓低了。

回到2009年2月《經濟學人》給我們的「全球最醜經濟體」封號, 10年後的今天,《經濟學人》再次提出了他們對台灣的看法:「出口產業成長停滯、內需產業無法振作,台灣正走在一條危險的道路上。」(閱讀全文…

本文為精采摘要,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141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中國央行行長談中國經濟和貿易戰:承認貿易摩擦的負面效應,已做好準備
中美貿易拔河戰是「虛張聲勢」還是「新常態」?  
企業釋出博士職缺低於1%...台灣人才外流被迫轉大陸、東南亞何解?
新台幣貶至31.5才有壓力?台灣央行升不升息 要看三個關鍵數字 
強勢美元有害經濟?告訴你川普打壓匯率的三種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