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重新出發 打造韌性都市

Foto

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從中央到地方面對高雄氣爆浩劫,報導、追究、反省已多,今天的論壇希能在滙流政治、經濟、社會的衝擊下,提出都市重建前瞻規劃。在全球暖化的風險下,工業化國家的政治生態與政府治理,挑戰重重,從現在到未來該如何走下去,必須正視現實的複雜和困難,為短期步伐打包整理,為長遠政策方向作建言。內聚國內經驗,外引國家與國際案例,以系统思維挑戰與結合,突破現有中央部會的執行模式,發展與地方政府通盤考量分擔與合作的願景。在公共政策中透過實際參與,做到民間溝通。

 承蒙立法院專業立委邱文彥兄,與前政務委員林盛豐、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策劃,幾位專家學者皆是在相關領域長期付出参與,瞭解環境衝擊和社會變遷,知道行政過程不易,修法立法急迫。政府上下、公務部門的朋友,轉換的重責在你們肩膀上,需要時間、更需要決心、速度、魄力、動能和創意。如何往前走,每一單位如何和其他單位合作協調,建構靱性互動的合作體制,步伐方能寬廣穩建,向高雄災民問安、消防人員致敬。這次犧牲要有代價。

邱文彥/ 立法委員:

 最近高雄市、新北市發生氣爆事件,造成重大的傷亡與損失,中央與地方機關在專注「救災」工作外,「防災」應是不容忽視的重大事務。尤其,台灣過去上曾發生颱風、水災、旱災、地震、海嘯等許多「天然災害」,以及如同氣爆事件之化學災害、石化廠工安意外與核能電廠等「人為災害」,甚至許多災害相互牽動而併同發生的「複合型災害」,對於民眾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近年來,國際組織因極端氣候日趨明顯,高度重視都會區的防災和安全問題,莫不積極研究強化維生系統、建構對抗各種災變及增進生活品質的「韌性城市(Resilient City)」。原因是,都會區人口密集、產業興盛,天災人禍極可能影響民生社經至鉅。世界銀行統計,2011年泰國曼谷水災損失一百三十億美元,使泰國GDP下降3.62%;2012年桑迪颱風侵襲美國東岸,引發紐約市與新澤西州大水災,損失更高達六百八十億美元,使美國GDP下降0.5%。

 氣候變遷除帶來颱風豪雨外,也可能帶來嚴重乾旱,為減少氣候變遷的衝擊,國際上正熱烈討論各種城市願景,例如:如何整合分區、垂直發展,建構未來能源資源循環利用和糧食供應自給自足的「海綿城市」、「垂直都市」、「幸福都市」、「智慧都市」及「永續都市」等口號或方案。有鑒於此,我們應該思考或想像,至少2030,甚至2050年之後都市的形貌;因此,如何總其成,建構安全、永續的「韌性都市」,無疑是國家未來施政的重大課題。

 本次對話,希望有助於當前積極救災的作為,也想像台灣未來都市的挑戰,勾勒出台灣「韌性都市」的藍圖,開啟國家永續發展和民眾安居樂業的新里程,本次會議結論將提供公共政策的實質建議和增修相關法規的具體方向,做為下一階段行動規劃的參據:

1. 整合維生系統圖資,加速國土防災整合規劃,速審與公布《國土計畫法》。

2. 盤點都市災害風險,修正《都市計畫法》、《都市更新條例》、與建築相關法規,從速建構安全、永續的「韌性都市」。

3. 強化災防組織體系,修訂《災害防救法》,整合系統、建立防救災SOP,並加強人員教育、訓練、演練與必要配備。

4. 宣導與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並加強自主管理及工業安全檢測。

5. 修訂工廠與管線安檢相關法規,加強中央監督與地方政府的定期檢測,傾聽民意,研商規劃石化專區及調整產業結構。

6. 籌劃第二階段大型研討會,並建立部會對應窗口與行政院整合應對平台,另擇定六都為優先研擬2030「韌性都市」之藍圖與示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