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讓光線來作設計:貝聿銘歡度百歲Happy Birthday, Master I. M. Pei

Foto

“讓光線來作設計”這是貝聿銘的名言!

貝氏融合西方現代主義與中國人文畫中東方哲思的設計,光與空間的結合使空間變化多端,向自然借景將建築與環境融合,是大師歷久不衰成為萬人迷的原因。

貝聿銘是歐洲現代主義傳入美國後,美國本土培育出來最重要的建築師。作品不斷探索現代主義美學中的各種可能性,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高峰期的最後大師”。

1983 年獲得建築普里茲克獎,在建築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帶有詩意的建築藝術外交家

貝氏出身蘇州名門,父親貝祖貽是籌組中國銀行的銀行家。從小在祖厝蘇州獅子林的園林中薰陶,加上青少年在上海求學受到上海萬國式樣建築的啟蒙。戰亂時期留學美國,貝氏選擇建築為終生職志,師事並繼承現代主義大師葛羅培斯的志業,將現代主義建築理念擴展至全球。

貝老一向的優雅內斂,來自東方古國儒家的神秘沉靜,兼具西方思路的機敏邏輯思辯,因此擄獲許多迷戀他設計魅力的政商權貴的心!他的長袖善舞,從獲得約翰‧ 肯尼迪圖書館設計權的小故事,窺知一二。

當時許多一流建築師爭取該設計案,青壯輩的貝氏做多細緻的准備。他深入瞭解業主後,在甘迺迪遺孀賈桂琳初次至貝老事務所參觀時,事務所空間精心整理換上優雅的地毯、安排她喜愛的鮮花擺飾,由談吐高雅的年輕藝術史學者陪同接待參訪,完全擄獲賈姬喜愛藝文興趣與品味。貝氏並不誇說其偉大的設計,反稱賈姬才是詮釋甘迺迪理想的主刀者,他只是執行理念。

在賈姬心中,貝聿銘是個優雅可信任,又有效率且能運籌帷幄的建築師。甘迺迪圖書館設計完成後,貝氏聲名遠揚,躋身於世界級建築大師行列。經過美國前第一夫人的知遇賞識,從此打開貝氏受到名流業主無限信任之途。

貝聿銘的迷人之處,就在於他是跨文化、跨種族的交集組合。面對跨文化、種族這樣議題的設計案,他更具有說服力。1989 年巴黎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擴建計畫,就是一個這樣的設計案。

位在羅浮宮入口的玻璃金字塔,是紀念法國大革命200 周年的巴黎十大工程之一。貝聿銘以玻璃金字塔作為發想概念,因為金字塔體積小、總表面積大,能夠利用折射引進大量光線,為整體室內帶來更加明亮舒適的空間感。

這個大家現在津津樂道的羅浮宮地標,當時透過美國雷根總統的推薦,由法國總統密特朗不經過競圖、唯一直接親自委託貝聿銘執行該工程。該計畫倍極尊榮,但在興建過程中卻飽受爭議。除了法國人難以接受代表埃及文化的金字塔,放在象徵巴黎的羅浮宮外,貝聿銘美籍華裔建築師的身分,也讓法國人的文化自信心受挫。

為了解決難題,貝老除了不斷在法國媒體與公聽會上進行說明,同時在廣場上先設置實體大小的模型,透過時間讓民眾逐漸習慣覺得金字塔就是羅浮宮的一部分。這項全球矚目的巨作,最後成功擄獲世人的心。據統計,改造後羅浮宮連續七、八年每年最高量訪客人次達970 萬多,是全球博物館之最,貝氏功不可沒。

藝術.時尚.城市美學 系列課程

講師 胡琮淨老師

系列一 認識美的初始:黃金比 (6堂12小時)

系列二 如何看懂東方美學 (6堂12小時)

招生對象:一般大眾、品牌經理、行銷/公關企劃、廣告/商業/服裝設計等相關從業人員、喜歡藝術、時尚與城市建築美學的人

報名連結:http://bit.ly/orcourse201705

報名專線:02-2322-2812分機101陳小姐

圖說:蘇州博物館,蘇州韻味的園林。江蘇蘇州平江東北街©任中豪/旅讀中國 / CTPphoto

圖片來源:CTPphoto

更多內容請見《or旅讀中國》2017年63期